<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07 11:22 原文鏈接: “改革先鋒”科技人物:增強中國科技創新硬實力

      近年來,一大批超級工程和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得到國家科技獎勵。近日,多位“改革先鋒”中的科技人物結合參與受國家科技獎勵的項目經歷,表示科技創新沒有終點,要承擔起自主創新的重任,不斷增強中國科技創新硬實力。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中國速度”也成為40年發展最顯著的標簽。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40年間,我國鐵路運營里程從5.17萬公里增長到13.1萬公里。軌道交通裝備從“綠皮車”到復興號,不斷刷新著中國速度。其中,京滬高速鐵路工程還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中國鐵路和軌道交通裝備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近日,在京舉行的科技領域“改革先鋒”代表座談會上,“復興號”高速列車研制的主持者孫永才表示,為了實現350公里時速列車運營,他們曾聯合國內外數十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引領創新的強大引擎。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未來中車會繼續練好內功,主動承擔起自主創新的責任。”他說。

      不斷的技術革新,也助推著40年來中國鐵路由線到網,列車速度由慢到快的發展。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技術員巨曉林介紹,我國目前99%的電氣化鐵路、100%的高速鐵路和99%的城市軌道交通,都是改革開放這40年修建的。

      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巨曉林先后參加了大秦線、哈大線、京滬高鐵等10多項國家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創新施工方法114項,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知識型工人。

      回顧這30多年的工作,他認為最為重要的,是中國成功構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普速、重載三大領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

      “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都離不開自主創新。”巨曉林說。

      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也愈發認識到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的重要性,科技創新正是點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我在中國科技大學學習的那個時代,所看到的文獻資料與國外最新文獻至少相差半年。量子信息的理論研究,也與國外先進水平相差好幾年,實驗研究就更加落后了。”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20多年前選擇出國深造,卻始終把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作為自己的夢想。

      2001年潘建偉學成回國,帶領團隊不斷刷新原創性成果,為中國在國際量子科技版圖上占據了一席之地。2016年,他的團隊憑借“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潘建偉表示,當前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不僅實現了對戰略性高技術的跟蹤研究,在一些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實現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但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結合自身經歷,代表們表示,科技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未來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努力探索實踐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加快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相關文章

    浙江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發布

    9月3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浙江省科技廳發布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內容如下: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級科創平臺,......

    聚焦兩院|“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最高5000萬擴容支持北京加快外資研發激勵、促進科研儀器開放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提到,要吸引外資研發中心在京落地集聚,根據其在引入國際創新資源、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評估結果,給予最高不......

    未來科學城集中發布200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

    8月4日,2023未來科學城技術成果推介大會暨首屆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會召開。大會發布了《2023北京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環保、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核能核電、綠色冶金、大飛機、新材料等重點......

    科技含金量提升發展“含綠量”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提升“雙碳”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當前,需要不斷塑造科技助力“雙碳”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有效......

    全國首個氫能碳減排交易項目落地北京

    “碳惠氫能-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項目啟動發布會”3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召開。今年4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該方法學由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事務中心和北......

    ITER、GEO、SKA親歷者講述中國走向國際大科學合作前沿

    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以下簡稱國際大科學計劃)是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也是世界科技強國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升本國創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有重點地......

    科技部:加快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表示,在金融的助推下,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正在蹄疾步穩地向建設科技強國邁進。......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激發活力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鼓勵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抓手。河北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2022年以來,河北省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數量增長......

    科技賦能為江蘇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之翅

    以全國3.2%的耕地,產出5.5%的糧食,糧食總產連續9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7月19日,記者從舉行的江蘇省推進農業現代化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糧自給、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