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
處于某一特定能態的放射性原子核的數目或活度衰減到原來大小的一半所需的時間,通常用符號T┩表示。
平均壽命指處于某一特定能態的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時間。
利用指數衰減規律,容易得到半衰期T┩同衰變常數λ或平均壽命τ的關系如下 各種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在極大的范圍變化,一般說來,核素偏離β穩定線越遠(見遠離β穩定線的核素),它的半衰期越短。對于不同范圍的半衰期采取不同方法測量。
對半衰期在10秒到秒范圍的核素,采用直接測量N(t)的方法,利用指數衰減規律求出T┩。對半衰期在數分鐘到1~2年的核素,采用衰減跟蹤法,測量探測器計數率隨時間的變化,求出T┩。對半衰期在10年以上的核素,采用放射性比度法。此外還有測定子核法等,這些方法都基于放射性的指數衰減規律。對于極短的半衰期(小于10秒)的測量,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術(見核能級壽命測量)。
放射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放射性的研究所建立的衰變綱圖是原子核結構理論研究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各種核態的衰變特性的測量可研究各種核性質和核反應機制。大量遠離β穩定線的核素就是根據它們的衰變特性進行鑒定和研究的。
放射性在許多學科的研究中,在工農醫和軍事等部門都有重要應用。例如,在工業中的β射線測厚度和γ射線探傷,農業中的輻照育種和射線刺激生物生長,以及醫學中的射線診斷和放射治療等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見放射性同位素在農業上的應用、核醫學)。放射性測量的同位素示蹤方法和活化分析方法在核技術的應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