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處于某一特定能態的放射性原子核的數目或活度衰減到原來大小的一半所需的時間,通常用符號T┩表示。平均壽命指處于某一特定能態的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時間。利用指數衰減規律,容易得到半衰期T┩同衰變常數λ或平均壽命τ的關系如下 各種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在極大的范圍變化,一般說來,核素偏離β穩定線越遠(見遠離β穩定線的核素),它的半衰期越短。對于不同范圍的半衰期采取不同方法測量。對半衰期在10秒到秒范圍的核素,采用直接測量N(t)的方法,利用指數衰減規律求出T┩。對半衰期在數分鐘到1~2年的核素,采用衰減跟蹤法,測量探測器計數率隨時間的變化,求出T┩。對半衰期在10年以上的核素,采用放射性比度法。此外還有測定子核法等,這些方法都基于放射性的指數衰減規律。對于極短的半衰期(小于10秒)的測量,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術(見核能級壽命測量)。放射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放射性的研究所建立的衰變綱圖是原子核結構理論研究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各......閱讀全文
半衰期處于某一特定能態的放射性原子核的數目或活度衰減到原來大小的一半所需的時間,通常用符號T┩表示。平均壽命指處于某一特定能態的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時間。利用指數衰減規律,容易得到半衰期T┩同衰變常數λ或平均壽命τ的關系如下 各種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在極大的范圍變化,一般說來,核素偏離β穩定線越遠(
醫學X光檢查癌癥治療工業核能發電探測焊接點和金屬鑄件的裂縫工業生產線上的自動品質控制系統量度電鍍薄膜的厚度消除靜電農業知道肥料的吸收及流失滅蟲考古鑒定古物所屬的年代(放射性定年法)教育及其他大氣核試爆電視機視象顯示器夜光手表煙火感應器螢光指示牌避雷針
活度處于某一特定能態的放射性核在單位時間的衰變數-dN/dt,記作A。由指數衰減規律可以看到,A=-dN/dt=λN。放射性活度的國際單位是貝可勒爾(Bq),它定義為每秒一次衰變,與以往放射性活度的常用單位居里(Ci)的關系是 1Ci=3.7×10(10)Bq。放射性源的放射性活度同其質量之比,稱為
放射性原子核的衰變是一個統計過程,所以放射性原子的數目在衰變時是按指數規律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少的,稱為指數衰減規律 。其中No是衰變時間t=0時的放射性核的數目,N是t時刻的放射性核的數目,λ是衰變常數,表示放射性物質隨時間衰減快慢的程度。對確定核態的放射性核素,λ是常數,它也表示單位時間該種原子核的
神經細胞小RNA半衰期可迅速轉換 小核糖核酸(miRNAs,又稱小RNA)通常被認為具有很長的半衰期。然而,瑞士科學家日前發現,在小鼠的視網膜中,為了響應黑暗與光亮的影響,特定miRNA的水平能夠迅速作出改變——這應該歸因于高速的衰減與轉錄。此外,他們指出,高轉變率可能是許多神經細
天然存在的某些物質所具有的能自發地放射出α射線或β射線或γ射線的性質,稱為天然放射性。放射性物品 標志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在研究鈾鹽的實驗中,首先發現了鈾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在進一步研究中,他發現鈾鹽所放出的這種射線能使空氣電離,也可以穿透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他還發現,外界壓強和溫度等因
放射性廢物中的放射性物質,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方法都不能將其消滅或破壞,只有通過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變才能使放射性衰減到一定的水平。而許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長,并且衰變的產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廢物與其它廢物相比在處理和處置上有許多不同之處。(一)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放射性廢水的處
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而衰變形成穩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變產物),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衰變時放出的能量稱為衰變能量。原子序數在83(鉍)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數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在大劑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對人體和動物存在著某種損害作用。如在400rad【拉德(輻射吸收)】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則人100%死亡。照射劑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為零,但并非無損害作用,往往需經20年以后,一些癥狀才會表現出來。放射性也能損傷劑量單位遺傳物質,主要在
放射性有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之分。天然放射性是指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所具有的放射性。它們大多屬于由重元素組成的三個放射系(即釷系、鈾系和錒系)。人工放射性是指用核反應的辦法所獲得的放射性。人工放射性最早是在1934年由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夫婦發現的(見人工放射性核素)。我們知道,許多天然和人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