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09 16:44 原文鏈接: 教授聯名信能否推動大學招生改革

      就在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引起社會熱議之際,北京大學官方網站于11月8日刊出《北大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鳳校長的一封信》。在這封信里,11位北大教授建議,北京大學應當進一步加大招生改革力度,嘗試采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北大校長周其鳳表示,“本人完全同意這個建議。但是,招生改革事關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生怕考慮不周,因此決定將該建議周知各位,聽取意見,以求完善。”

      自主招生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學業水平測試+高校自主招生”,在學業水平測試尚未推出之前,自主招生最好的方式有二,一是“高校聯考+自主招生”,二是“高考成績+自主招生”。

      其中,“高考成績+自主招生”是指借鑒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辦法,將高考成績作為一種評價成績。在這一過程中,一名考生可以申請多所學校,可以同時獲得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后再進行挑選確認。

      “高校聯考+自主招生”這一方式,已經被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采納,并寫進文本,目前已有清華等六所高校推出聯考。而對于“高考成績+自主招生”方式,此前尚未有高校考慮,原因是,很多人認為只要和高考結合在一起,就不是自主招生。但其實,我國高考制度的核心問題不在于統一高考,而在于集中錄取。

      如果把現在的高考只視為對學生的一種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招生,就會發現,此舉有諸多好處:其一,用統一高考成績保障基本公平;其二,學校由過去被動地按照劃分的分數線和被動的投檔結果錄取學生,變為主動提出分數要求,體現自主性;其三,高校在評價學生時,建立起統一測試成績、中學學科成績、中學綜合表現和大學面試考察的多元評價體系,不再有所謂“偏才”、“怪才”說,各種個性、特長的學生都可以在此評價體系中得到關注;其四,賦予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利,自主招生的真諦應是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而此前的自主招生,學生不管參加多少高校的自主招生測試,都只能在高考志愿表上選擇一所作為第一志愿或者A志愿。

      雖然公開信沒有介紹具體操作流程,但北大11位教授提出的“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思路,應當大致不差。這一改革若成功推進,將打破集中錄取,從而也打破一考定終身,這是比校長實名推薦制更有價值的改革。但要取得成功,必須注意兩點:

      首先,“高考成績+本校專家面試(自主招生)”的推進,必然打破現在的集中錄取制度,不能再設計一個學生只能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的方式,而應該允許他們選擇多所學校。

      其次,正如11位教授所稱,“學校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科學嚴謹的程序設計和制度安排,以確保公開公正公平的選拔原則,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能保障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最重要制度,是現代大學制度,只有推進大學的民主管理、學術自治、教授治校,才能讓自主招生免遭行政因素干擾,多元評價的標準才會清晰、操作才會客觀、公正。

      高考招生制度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其實非常需要教授們的責任與擔當。有11名北大教授的聯名信,才會有教授治校。值得欣賞的是,周其鳳校長的回應也非常有風度。而將聯名信內容在北大官網公開,讓議題在公共輿論空間中進行討論,更是對于推動北大乃至全國的高考招生改革有很大的作用。無論是北大還是其他高校,最終能夠獲得更合理的高考招生機制,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大家不要忘了推動這一切的過程。從11名北大教授的聯名信,到北大官方的表態,這是一個教育改革良性互動的開始,未來或許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

    “重生之我在北大當嫡校長”復試中的蔡元培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則有趣的新聞,北京大學研究生復試名單中出現了一位與北大第一任校長蔡元培同名的考生。別有用心的網友評論道:"重生之我在北大當嫡校長。"這不禁讓人感嘆命運之妙,似乎......

    諾獎得主,被授予北大名譽博士學位

    近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法國物理學家杰哈·阿爾貝特·穆魯(GérardAlbertMourou)教授訪問北京大學。其間,北京大學授予穆魯名譽博士學位,穆魯與北大師生友好交流,并發表學術演......

    北大試點改革:取消績點,緩解內卷

    “長期以來,績點都是困擾莘莘學子的問題。在高強度的學業考核壓力下,無數學生為了總成績提高一兩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內卷泥潭。”1月3日,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發文稱,為了讓學生們從成績上“解綁”,生命科學學院展......

    清華北大兩校師生,實行暢行互通

    據行在清華官微消息,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保衛處發布《關于我校師生員工暢行北京大學校園的通知》。詳情如下:各單位:我校與北京大學比鄰而居,交流合作密切,實現人員暢行互通,不僅是長期以來兩校師生員工的共同......

    饒毅發文批中科院這家研究所:“近親繁殖可能全國第一”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公眾號發文指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存在“任人唯親、近親繁殖”問題,再次揭露學術界的陰暗面。饒毅一直敢于正視學術腐敗,多次指出選拔使用不當等弊端。此舉令人欽佩,也顯示學術......

    羨慕!北京大學送給畢業生一顆小行星

    7月4日上午,北京大學2023年本科生畢業典禮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行。典禮上,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表示,今年恰逢北大建校125周年,在國家天文臺的支持和幫助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博......

    中科院學部回應《饒議科學》院士增選存行賄受賄問題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饒毅與梅林創立首都醫學中心,建“高水平創新研發集群”

    2023年4月9日,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微信公眾號平臺正式上線運營。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由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和知名神經生物學家梅林教授創建,是北京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10年饒毅團隊在Neuron/NC等發表29篇文章

    嬰兒的母系依戀關系是哺乳動物的首要社會行為。嬰兒依戀行為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2023年3月2日,首都醫科大學饒毅及劉琰共同通訊在Neuron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andcellularmec......

    北大在Nature上演“帽子戲法”!

    3月22日晚間,Nature官網發布多篇論文北京大學三項成果同時在線發表上演“帽子戲法”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宇研究員研究組發表成果《FcμR受體對免疫球蛋白IgM的識別》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課題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