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發布的最新《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不孕不育率已經由20年前的3%提高到12.5%至15%,患者人數已超過4000萬,這就意味著每8對育齡夫婦中,就有1對不孕不育患者。此外,“普遍二孩”政策開放后,國內符合二孩標準的夫妻大約9000萬對,其中35歲以上的女性6000萬人,這些人群都是輔助生殖技術的目標用戶。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未來因為二胎政策每年新生人口數量多增加430萬人左右,按照二胎生育20%的輔助生殖需求,則年輔助生殖生育需求在290萬-335萬之間,假設這其中每個新生兒出生平均需要進行2.5次輔助生殖手術,輔助生殖手術每次3萬元左右,則理論市場規模應該超過2000億元,假設這其中僅有65%的愿意采用輔助生殖技術妊娠,則年市場需求規模在1500億元左右。
面對這樣一個數量大、客單價高的用戶群體,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入場,試圖從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從懷孕前的經期管理到備孕時的排卵期監測、備孕方案制定、人工授精等技術輔助備孕再到懷孕后的圍產期管理,與懷孕相關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互聯網+”。
基因資本合伙人溫慧生在接受健康點采訪時提到,當下,互聯網+輔助生殖領域有三大機遇。第一,消費升級:二胎政策擴大了市場容量,而且患者除了追求效果,還追求好的就醫體驗,愿意為體驗支付溢價;第二,國家對醫療領域的管制逐步放松,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事業;第三,越來越年輕的患者的信息來源、決策越來越依賴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去中心化趨勢有助于重塑醫生品牌和醫療品牌。年輕女性用戶是互聯網的主流人群,相對其他病種,生殖互聯網平臺更容易獲取用戶。
健康點梳理市場上現有的“互聯網+輔助生殖”產品發現,美柚、大姨嗎等泛經期管理產品牢牢把握住了孕前的流量入口。但就輔助生殖而言,更專業的產品主要有兩大類模式:一類是以孕橙、孕律等為代表的基礎體溫計為代表的備孕智能硬件(孕橙等智能硬件也可服務于經期管理市場),另一類以貝貝殼、好孕幫等為代表的“線上APP+線下備孕中心”模式。
在輔助生殖領域,線下實體才是盈利的大頭,因而互聯網公司無一不想參與到線下實體醫療機構中去。然而,獲得輔助生殖牌照是目前互聯網類公司面臨的最大難題。
根據衛計委的統計,目前中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有432所,其中大部分為公立醫療機構。
智能硬件+輔助生殖
一般情況下,自然受孕的過程為6個月,6個月的時間過后,當備孕雙方仍然沒有成功受孕后,就會開始尋找一些家用的輔助工具,智能硬件的市場應運而生。
不孕的醫學定義為:一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沒有成功妊娠。當用戶進入到這個階段后,大多數人會選擇到醫院就醫,而此時,智能硬件可以在醫生進行檢測治療時,成為一種輔助參考的手段。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幾款備孕智能件,比如himama,產品可通過腋下基礎體溫測量以及睡眠質量檢測來判斷用戶排卵期。Welltwigs則可以通過測量基礎體溫+荷爾蒙水平共同推算排卵期的產品。孕橙采用的是口腔基礎體溫測量方式。
以孕橙為例,目前,孕橙可覆蓋的四類人群分別是:生育困難人群、優生優育人群、自然避孕人群和經期管理人群。
孕橙創始人王胤表示,無論是醫生指導同房、人工授精或是試管嬰兒都需要找到女性的排卵期,目前醫院檢測排卵期的手段是 B 超檢測,這種方法每個月要進行6-8次,每次費用都有幾百塊,并且醫生也只能觀察到一瞬間的卵泡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基礎體溫的檢測可以更好地幫助醫生判斷用戶是否已經排卵(比如出現卵泡萎縮,事實上沒有排卵,B超無法確認)。
王胤介紹道,孕橙產品可以通過物聯網硬件(體溫計、排卵試紙)+醫生咨詢服務模式,監測備孕女性體溫等生理指標,幫助其備孕。用戶可通過硬件在口腔精確測量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并通過低功耗藍牙技術實現數據自動與手機APP同步,隨后,APP 將自動繪制專業性的基礎體溫曲線,“這個結果是可以直接打印供臨床使用的。”除了基礎體溫,孕橙APP跟蹤和記錄女性的身體狀況,包括宮頸粘液、月經周期、排卵試紙結果、壓力程度、生病、上次發生性行為的時間等,通過獨家的FAM(fertility awareness method)大數據算法精確計算排卵日,準確性高達89%。
為了更好地黏住用戶,孕橙選擇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并不定期發布備孕相關內容,為用戶科普。除自己培養專業的客服外,孕橙還通過大數據,為用戶提供快速的機器回復。此外,為保證服務的專業性,孕橙還與北京婦產醫院等超過40家醫療單位合作。項目為醫院提供試用產品,后者則會定期安排醫生在孕橙App為用戶答疑解惑。并且,產品也對接一些在線問診的平臺,比如春雨醫生、阿里健康等,由其他平臺的醫生在線解決用戶問題。
推廣方面,孕橙團隊與30余個線上社區合作,其中包括寶寶樹、大姨嗎、好孕幫等,覆蓋母嬰、備孕和女性三大類。
王胤表示,未來,孕橙將從三部分業務實現盈利,一是硬件的銷售盈利。二是咨詢問診的服務盈利。三是成為輔助生殖領域的其他參與者的技術和方案提供商后,收集足夠的數據,成為藥企和保險方的數據支持,并以此變現。不過,這三大盈利方式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
線上APP+備孕中心/診所
相對泛經期管理產品和智能硬件來說,以好孕幫、貝貝殼、愛丁醫生等為代表的互聯網+輔助生殖類產品則從更加專業的角度出發,貫穿整個備孕階段,無論是在患者入院前提供咨詢服務,還是患者入院后,幫助醫院進行治療過程中的用戶管理,它們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與其他公司相比,貝貝殼的“線上APP+線下備孕中心”模式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嘗試。
在線上,貝貝殼選擇與其他互聯網公司同樣用工具解決痛點。比如,患者可以使用貝貝殼APP閱讀科普知識、咨詢醫生、保存自己的病歷資料、記錄備孕狀況(如是否來月經、是有量基礎體溫、是否服用葉酸、是否有性生活、是否進行排卵或早孕測試等),以及購買不同的套餐服務(如備孕中心服務,醫院的體檢、排卵監測、超聲造影、胚胎移植服務等)。醫生則可以使用貝貝殼醫生版進行隨訪輔助管理、患者教育指導、治療知識庫查詢、醫治方案對比、品牌化建設等。
而在線下,貝貝殼則為患者提供了備孕中心。它是一種類似于月子中心的機構,但月子中心是服務生孩子后,而備孕中心則是服務懷孕前。
貝貝殼創始人、CEO 石磊告訴健康點,難孕難育的患者總治療周期約為3~5年,試管治療的周期約為8個月。期間,他們要反反復復去醫院很多次。而國內輔助生殖都是門診治療,幾乎不提供住院治療。異地就醫的患者,往往都要面臨諸多困難,比如住宿貴或不方便、診前準備不足等。因此,“對于有病的患者而言,看病是剛需,治療是剛需,住宿也是剛需。滿足的剛需越多,產品成功的幾率越大。”
在備孕中心,貝貝殼不僅可以幫助患者解決住宿的問題,更在于發揮了預診功能。其會為患者配備生殖醫生、生殖管家和心理醫生,協助患者做好充足的診前準備,如整理病歷資料、代辦院內事宜、導診陪診等,同時也會定期舉辦線下講座或活動,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或知識科普。
石磊表示,貝貝殼選擇線下備孕中心的原因和京東選擇做物流是一樣的,是為了做好用戶體驗。目前,貝貝殼已經在北京、濟南、鄭州、廣州、武漢、長沙以及成都這7個城市自建了備孕中心,備孕床位達3000多張。
雖同樣在布局線下,但好孕幫的備孕診所相對貝貝殼的備孕中心則更偏重醫療。
好孕幫創始人、CEO黃森在接受健康點采訪時表示,好孕幫核心定位是依托最大的不孕不育線上平臺,分步串聯起不孕不育診療服務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積極落地線下實體診所與醫院。業務中心包括三塊,一塊是和實體生殖中心合作,介入用戶的病程管理、科室建設等。二是積極嘗試實體備孕診所,與醫院合作,做前端服務,比如前期檢查和周期內護理等。三是針對細分病種用戶做醫療服務的定制化的方案。根據病種不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
“在輔助生殖領域,互聯網對醫院的價值體現在,一方面對醫院的流程管理起到作用,提高效率和用戶體驗。二是對于獲客和品牌營銷有一定的幫助。而對于用戶來說,互聯網是一個外部信息獲取的渠道,也是在輔助生殖過程中一個很好用的工具。”黃森表示,好孕幫線上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病程管理、PGC及UGC組成的內容信息,用戶可根據醫生、醫院的標簽化管理進行查找和智能匹配,并且依托積累的醫生口碑進行決策。而其線下備孕診所與合作醫院則為用戶提供手術、細分病種治療以及試管嬰兒輔助醫療服務。
線下實體是盈利大頭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備孕中心還是備孕診所,貝貝殼、好孕幫所要做的都是布局線下。
溫慧生提到,目前互聯網+輔助生殖項目所面臨的挑戰在于互聯網并不能解決醫療問題,不能代替核心的診療環節。
生殖中心是輔助生殖核心的服務機構,承擔著核心診療環節,包括促排、取卵以及實驗室培養與移植,是輔助生殖整個過程中盈利的大頭。正如黃森所言,“線下實體是輔助生殖領域業務推進的核心,實質的醫療服務發生在線下,核心利潤也集中在線下的生殖中心。”但對互聯網企業而言,自建輔助生殖中心難度很大。
有調查顯示,一線城市試管嬰兒手術平均需排隊半年以上,嚴重供不應求。據了解,2012年12月31日,全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共356家。近年來,大多地方政府均未新增審批輔助生殖機構。其中342家可以開展AIH(夫精人工授精),215家開展IVF-ET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211家ICSI(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42家AID(供精人工授精),15家PGD(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其中,全國具備AIH/AID/IVF-ET/ICSI/PGD“五項全能”資質的醫院僅有11 家。牌照數量越少預示著技術難度越高,公立醫療體系對此的壟斷性越強。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批準的輔助生殖機構每年能完成不孕不育診例尚不到70萬,而不孕不育患而不孕不育患者數量在4000萬,差距非常懸殊。
據了解,輔助生殖技術在國內開展以來,非法開展相關技術的報道屢見報端,包括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進行性別篩選、生育多胞胎、非法代孕等。正是由于存在諸多的不法行為,導致衛計委在批準400多家輔助生殖機構之后緊急叫停,停止新牌照的發放。我國現有的輔助生殖技術和機構遠遠不能滿足市場,但倫理和技術等問題得不到好的解決,預計未來審批發放新的輔助生殖牌照難度依然較大,輔助生殖市場仍然有很大的進入空間。
此外,目前我國輔助生殖人才短缺,生殖中心建設成本高等問題也是限制該領域實體機構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輔助生殖”企業自建或合作相應的線下服務機構,形成獨立的閉環服務體系是較為理想的策略。
據了解,好孕幫目前正在山東、北京兩地籌備建立診所,北京診所即將開始營業,其診所定位與生殖中心的區別在于,生殖中心服務的重點是患者的治療,而好孕幫備孕診所的服務側重于試管嬰兒周期前的檢查、周期后的護理等。健康點獨家獲悉,好孕幫已于近日完成B輪融資。
好消息是,生殖醫療中心的牌照正逐步向民營資本放開。據了解,2015年通策醫療便獲得生殖醫療中心的牌照,其昆明生殖中心正式營業。2016年和睦家也獲得生殖醫療中心牌照,其天津生殖中心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