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在多大年齡患上癌癥?人體內不同基因的突變數或許會讓這一日期提前。
人們已經知道,諸如BRCA1、BRCA2等癌癥基因的突變會增加患癌風險。不過,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加文醫學研究所的David Thomas和同事首次證實,同較低患癌風險存在關聯的突變會逐漸累積成更加致命的效應。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柳葉刀·腫瘤學》雜志。
該團隊將健康人群的基因圖譜同1162名肉瘤患者的基因圖譜進行了比對。肉瘤是一種在骨頭和軟組織中發生并且更多地影響年輕人的癌癥。研究人員尤其聚焦了72個基因,其中一些同肉瘤存在密切關聯,比如TP53基因,另一些則僅存在微弱關聯。
不出所料,TP53基因的一個突變增加了人們患上肉瘤的風險——有一半的人在32歲時發展成癌癥。不過,體內擁有同肉瘤僅存在微弱關聯的兩個基因突變的人們,在更年輕的時候便發展成腫瘤——有一半的人在25歲時患上癌癥。這種效應在此類基因出現3個或更多突變的人群中更加明顯。
“癌癥是一種由基因變異逐漸累積導致的疾病。”Thomas介紹說,這意味著人體攜帶的基因變異越多,一生之中可能患上癌癥的時間就越早。
他同時表示,審視多個基因應當能讓癌癥在變得致命之前被及早探測到。或許有一天這將成為慣例,即檢測人們的身體,以尋找此前被認為同癌癥風險存在很小關聯的基因中的高風險突變組合。
目前,Thomas團隊正在向體內擁有此類基因突變的人群提供全身核磁共振掃描,從而判斷是否存在肉瘤的任何早期證據。“我們選擇的是在攜帶此類基因變異的人群中并未出現癥狀的癌癥。由于它們尚處于早期階段,因此我們能真正治愈它們。”
對來自正在進行的全球爆發的猴痘病毒(MPXV)基因組的分析發現,這些樣本聚集在一起,表明它們的來源單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從今年年初到6月中旬,已有2100多例經實驗室確診的猴痘病例,其中大部分......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計劃研究血液測試是否可以通過發現早期癌癥挽救生命。圖片來源:DIGICOMPHOTO/SCIENCESOURCE通過分析血樣檢測人們是否會患上癌癥的測試開始進入臨床。作為美國癌癥登月......
英國巴斯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發表論文稱,他們揭開了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子集基因與鄰近基因相互作用的機制,這一機制可調節必需的神經細胞發育及功能。lncRNA基因與其......
賓夕法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團隊已經確定了數百個腎臟疾病風險位點,引入了額外的表觀遺傳、基因表達、單細胞和功能數據,以挖掘遺傳關聯背后的一些基因、途徑和細胞類型。“我們報告了對人類腎功能的遺傳決定因素的全......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然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徐漢虹與林菲課題組首次研究報道了作物中殺蟲劑轉運蛋白基因。他們克隆了噻蟲嗪高效利用吸收轉運蛋白基因OsAT......
美國醫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學院在其列表中添加了五個基因,它建議臨床實驗室在進行臨床外顯子組或基因組測序時報告二次發現。ACMG于2013年首次發布此類列表。當時,它建議臨床實驗室除了報告與個體進行測序分......
來自美國和芬蘭的一個團隊對數十種家貓品種內部和之間的遺傳特征進行了表征,統計了貓科動物中發現的遺傳多樣性,同時調查了先前與一系列貓科疾病或特征有關的變異的流行情況。“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許多疾病相關變異......
芒種過后,正是麥收時節。山東泰安,翻滾的麥浪訴說著豐收的喜悅。早上7點剛過,金燦燦的麥田里,已有一群年輕人在辛勤地勞作。收割,捆扎,分類,標記,一套動作流暢嫻熟。臉被烈日曬得黝黑,手被麥芒扎得粗糙。這......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近20億人超重或肥胖,從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導致的死亡高達280萬。實際上,肥胖不僅會導致生活不便、運動能力下降,還會增加糖......
測序技術新人UltimaGenomics近日表示,它已與英偉達合作以加速基因組分析。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紐瓦克的Ultima一周前從隱身模式中脫穎而出,獲得了6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并表示計劃在明年初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