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雜志以“加速預覽”的形式上線了一篇重要文章:科學家們追蹤分析了63名曾感染新冠的個體,發現在感染的12個月之后,他們體內依舊存在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而倘若接種過疫苗,這些免疫力的數值還會進一步提高!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具有持久性,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對于疫情防控無疑是個重大利好!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有一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究竟能持續多久?過去針對其它冠狀病毒的研究表明,一段時間之后,人體免疫力會有所下降,導致重復感染。這種現象在兒童中尤為多見。在未知的新冠病毒上,人們無法預知免疫力能維持多久,只能等待時間給予我們答案。
如今,科學家們終于積累了足夠的數據。在這項研究中,主導團隊在隨訪中分析了63名曾在一年前感染新冠的人(其中26人至少接種了一針mRNA疫苗),觀察他們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首先是血漿里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活性。研究人員們發現,即便是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個體,在6-12個月的隨訪期間依舊保留了大部分的抗體滴度。在針對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方面,相比6.2個月時的數據,12個月時IgM抗體的滴度水平幾乎沒有變化(103%)。IgG和IgA的水平雖有所下降,但也分別保有82%和72%的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種過疫苗的個體中,IgG的滴度上升了近30倍!
▲曾感染新冠病毒的個體,12個月后依舊保留了相當的抗體活性。倘若接種過疫苗(圖中藍色),抗體活性會更高
接種疫苗還顯著提升了血漿的中和活性。研究人員們指出相比6.2個月時的數據,未接種疫苗者12個月時的中和滴度數據(NT50)為75,而疫苗接種者的數據為3684,提高了將近50倍!研究人員們指出,這些數據表明疫苗可以對中和滴度帶來巨大的提升。
在中和抗體之外,這項研究還評估了長期免疫力的關鍵——記憶B細胞。在沒有接種疫苗的個體里,針對受體結合域的記憶B細胞水平相較之前數據有所下降,而打過疫苗的人,這些記憶B細胞的水平平均提高了8.6倍。
此外,接種疫苗可以讓記憶B細胞群體得到進一步的擴展(re-expansion),B細胞的絕對數量也有所上升。
▲針對多種新冠病毒,個體記憶B細胞水平隨時間變化有所增加(紅色為接種過疫苗的個體)
這些記憶B細胞為長期免疫提供了保駕護航。研究人員們進一步分析了這些B細胞所產生的單克隆抗體。在測試的174個抗體中,173個能結合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與早先數據相比,12個月時所產生的抗體中和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作者們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只有哪些表達中和活力最強的抗體的B細胞克隆保留了下來。
更可喜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內出現的抗體類型更為多樣化,能識別更多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域的表位。研究人員們分析了六種常見的突變,抗體針對其中五種突變的能力都變得更強,表明抗體儲存庫演化出了更廣泛的中和能力。
▲隨著時間推移,針對新冠受體結合域的抗體也在不斷演化
綜合來看,研究人員們指出曾感染新冠的個體,免疫力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在接受了mRNA疫苗接種后,這些個體產生的抗體和記憶B細胞也還應當對新冠變種病毒產生保護力。如果那些未曾感染新冠,且接種了疫苗的個體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將對疫情防護產生巨大的意義。等到那一天,或許我們真的離終結疫情不遠了!
隨著近期“二陽”“三陽”和新冠變異毒株“EG.5”的消息甚囂塵上,大家對于新冠的關注又明顯多了起來。今年春天,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結束,然而,新冠帶給整個世界的影......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李亞平研究員、鄭明月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王當歌研究員在NationalScienceReview期刊發表了題為:STINGagonist-boostedmRNAimmuniz......
豬肉是重要的動物蛋白質來源。而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感染豬引起的非洲豬瘟(AfricanSwineFever,ASF),威脅全球養豬業。非洲豬瘟是急性、......
全腫瘤細胞疫苗(wholetumorcellvaccine,TCV)是經典的個體化腫瘤免疫療法,但TCV免疫原性弱且引起的免疫反應個體差異大,亟需通過學科交叉發展新理念和新技術,實現TCV的按需免疫增......
全腫瘤細胞疫苗(wholetumorcellvaccine,TCV)是經典的個體化腫瘤免疫療法,但TCV免疫原性弱且引起的免疫反應個體差異大,亟需通過學科交叉發展新理念和新技術,實現TCV的按需免疫增......
近日,我所生物技術研究部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研究組(1808組)許國旺研究員團隊與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附屬大連醫院、鞍山傳染病醫院和杭州漢庫醫學檢驗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在不......
有這么一群人,反復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終無癥狀,即所謂的“超級躲避者”。美國研究人員19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證明這群人存在遺傳基礎,“秘訣”就在于人類白細胞抗原(......
現階段,CAR-T細胞療法在實體瘤中的治療效果仍然不理想。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抗原異質性、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CAR-T浸潤難度大、腫瘤靶抗原丟失......其中抗原異質性和腫瘤靶抗原丟失是CA......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態對于調節人的新陳代謝及免疫功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益生元與益生菌、后生元等被稱為“腸道微生態調節劑”,逐漸受到食品研發人員的青睞。關于益生菌食品的合規生產經營大家可參考《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