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為如期實現科技強國“三步走”的第一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目前,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整體科技實力大大增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大批令人矚目的重大創新成果,在載人航天、深潛、超級計算領域不斷刷新中國高度、中國深度、中國速度。
然而,立足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交匯的新坐標,引領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創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成為中國經濟的薄弱環節。
樹立堅定的創新自信,不再錯失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一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牢牢抓住人才這一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尤其是創新型人才這一關鍵因子。
牢牢抓住創新人才這一關鍵因子,既要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選拔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又要弘揚工匠精神,鍛造大量卓越工程師和專業技能人才;還要造就一支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隊伍。
牢牢抓住創新人才這一關鍵因子,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給人才“松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按市場規律辦事,才能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環境。比如,改進人才評價考核方式,健全分類評價激勵機制,改革薪酬和人事制度,依法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
牢牢抓住創新人才這一關鍵因子,要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前,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引進緊缺人才。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只有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關于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領域項目擬立項項目公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等文件要求,現將......
“科技創新是人類共同應對風險挑戰、促進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力量。”9月10日,習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創新論壇致賀信,在會場內外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當前科技創新之于人類和平和發......
2023年9月6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黑龍江進行考察。這次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詞匯——“新質生產力”。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
9月3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浙江省科技廳發布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內容如下: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級科創平臺,......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提到,要吸引外資研發中心在京落地集聚,根據其在引入國際創新資源、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評估結果,給予最高不......
8月4日,2023未來科學城技術成果推介大會暨首屆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會召開。大會發布了《2023北京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環保、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核能核電、綠色冶金、大飛機、新材料等重點......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提升“雙碳”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當前,需要不斷塑造科技助力“雙碳”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有效......
“碳惠氫能-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項目啟動發布會”3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召開。今年4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該方法學由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事務中心和北......
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以下簡稱國際大科學計劃)是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也是世界科技強國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升本國創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有重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