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03 12:41 原文鏈接: 新型儲能市場迎來爆發期!誰來為儲能買單?

    對于儲能行業來說,一個最需要理清楚的問題就是——誰來為儲能買單?由于市場規則和政策不同,為此買單的主體是不太一樣的。

    當前,國內的新型儲能市場正處于爆發期,筆者將分別從儲能項目的三大應用場景(發電側、電網側和用電側)來逐一分析。

    新型儲能商業模式的核心

    對于發電側和電網側儲能,它們的商業模式雖有差別,但本質用途都是削峰填谷、調峰調頻,保障電網穩定性,可被統稱為“電表前”儲能。至于具體是在發電側還是在電網側配置儲能,主要是“誰來買單”的問題。

    發電側的儲能裝機,是當下市場爆發的源動力,主要來自于政策對風電、光伏電站的強制配儲要求。各省的規定不盡相同,一般要求的配置比例在10%~20%,容量時長2小時以上。

    這里的強制配儲,用電力行業的話說就是強制具備“一次調頻”的能力,一次調頻不在補償之內。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本身,不像傳統的火電和水電,是有轉動慣量的,轉動慣量可以帶來整個電力系統的穩定。但光伏一照射就有電,沒有了就沒電,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人為構建一個轉動慣量,就是強制配儲的由來。

    在發電側配置儲能,很長一段時間是成本項,相當于增加了光伏或風電站的建設成本。如今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以及政策補貼,在發電側配置儲能已基本具備經濟性。

    而針對二次調頻,需要擁有一個更細的補償方式,建立一個市場機制,部分省市正在做一些試點。如果參與二次調頻,相當于儲能參與火電、水電等發電機組市場化競爭,誰中標取決于誰的價格低、誰的反應速度快,此時儲能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整體仍然是為電網的穩定性服務。

    對于電網側,由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2019年規定,抽水蓄能、電儲能設施不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也就是不計入上網電價,抑制了電網企業投資新型儲能的動力,更多新增裝機進入發電側。

    但在2021年,政策有所調整和完善。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下發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釋放信號,不僅透露將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同時也明確了下一步探索將電網替代性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這意味著電網側儲能成本未來有望得到疏導。

    因此,新型儲能商業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良好的電力市場環境。針對“誰為儲能買單”的問題,主要本著“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比如一次調頻、二次調頻包括調峰等輔助服務,都是由發電企業、電力市場化、電力用戶等共同分擔,避免出現投資方與受益方的錯配和成本轉嫁。

    “尖峰電價”讓儲能發揮作用

    隨著2021年風光等新能源發電占比明顯提高,我國電力系統已經呈現出“雙峰雙高”(雙峰:電網夏、冬季負荷高峰;雙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雙側隨機性”(風電、光伏發電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發電占比提升后,供電側也將出現隨機波動的特性,能源電力系統由傳統的需求側單側隨機,向雙側隨機發展)特征,電網對調峰+調頻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為刺激電化學儲能參與電網側調峰、調頻服務,國家及各省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儲能的獨立主體身份+獨立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補償標準,從而確定了電網側獨立儲能的商業模式可行性及經濟性。

    獨立儲能電站放電時相當于發電主體,充電時相當于購電主體。據天風證券測算,如果同時參與調峰+調頻市場,獨立儲能電站的全生命周期IRR可上升至18.61%。

    對于用電側,不像海外屬于電力市場化交易,電價高昂,國內由于電價低廉,戶用儲能市場空間還不太大,處于市場早期。目前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工商業通過峰谷價差機制獲得收益。

    中國工商業用戶的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70%。比如水泥廠的成本結構中,電費占了70%~80%,一家10萬噸產能的水泥廠,年度電費一般在2億左右,電解鋁也是類似的情況。

    在巨大的電力消耗面前,電價的峰谷差價就非常可觀。國家發改委在7月的新規中要求,調高峰谷差價的比例(4:1),也就是說比如最高的時候電價0.8元,那對應最低就只有0.2元,峰谷差價就超過0.6元了。

    另外,部分省份還在推廣“尖峰電價”機制,它的價差比原先的峰谷電價還要高。例如在江蘇省,有兩個低谷階段、兩個高峰階段,中間還有一小段尖峰階段,尖峰電價可能是你低谷用電的5倍價格以上。

    這種情況下,儲能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相當于把低谷電價和尖峰電價起到了時移作用,用電量越大越明顯。如果按照10萬噸級的水泥廠來測算,電價差價在0.65元左右,基本上4~5年儲能的收益就非常明顯。

    據東方證券分析,對于一般工商業來說,“兩充兩放”是套利場景下的運行策略,一般儲能配置時長約3小時。不同地區的峰谷時段差異較大,一般情況下劃分為5-6個時段,其中2個高峰,2~3個平段,1個低谷。高峰一般持續時長約2-3小時,2個高峰間夾雜一個2-3小時的平段。運行策略中一充一放在低谷高峰,另一個一充一放在平段高峰。

    隨著中國電氣化率越來越高,負荷的峰谷差也越來越大。例如浙江在2020年最大峰谷差達33140MW,最大峰谷差率超50%。而在未來,隨著電動車的滲透率越來越高,電動車充電高峰期與電網用電高峰期吻合,也需要通過峰谷價差來引導負荷的時移。

    為創業企業帶來利好

    如今,隨著光伏、風電發電量占比越來越高,系統性布局儲能的緊迫性也越來越強。從動力電池到儲能電池,中國電化學儲能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但要想實現高速增長的目標,還需要厘清利益分配、成本疏導等市場化機制,打通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儲能的商業模式。

    結合海外戶用儲能和國內源網側配儲的強烈需求,新型儲能正掀起新一輪發展熱潮。國內電化學儲能電池2021年出貨量較2020年增長超4倍,而全球新增儲能規模也同比增長了117%。這將極大利好電池、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BMS)等創業企業,有望誕生全球級的新興公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