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1-12 19:19 原文鏈接: 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助力卵巢癌精準診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腫瘤,絕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復發,從鉑敏感發展為鉑耐藥。因此,對于鉑類敏感復發的治療管理尤為重要。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吳小華教授團隊合作,在《歐洲核醫學和分子成像雜志》(EJNMMI)在線發表論文,全球首次證實通過68Ga-FAPI PET/CT顯像,可精準篩選出獲益于再次減瘤手術的鉑敏感復發卵巢癌患者。

    核醫學科接過臨床“考卷”

    對卵巢癌患者而言,鉑類敏感復發的治療管理尤為重要。如果患者復發病灶能完全切除,再次減瘤手術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時間,大大降低復發風險。但如何在術前精準篩選出這些能夠通過減瘤手術獲益的患者,是婦瘤科團隊遇到的棘手問題。

    “既往臨床應用18F-FDG PET/CT在卵巢癌病灶判斷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異性。”宋少莉表示,但這個診斷也存在明顯的“短板”,那就是受到肝臟和腸道18F-FDG代謝影響,在評估右上腹和中腹部病灶方面仍有局限。

    卵巢癌具有盆腹腔廣泛轉移的特征,在卵巢癌減瘤術前,明確腸管表面、腸系膜是否有轉移灶病灶,評估手術可行性的重要條件。同時,腹膜廣泛種植轉移是制約復發卵巢癌手術完全切除的重要因素。因此,臨床上也亟需一種新的顯像手段來滿足卵巢癌復發腫瘤患者病灶精準診斷的需要。

    “成纖維細胞激活蛋白(FAP)在腫瘤微環境中的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中過度表達。這是體內有別于正常細胞表達的一個‘癌標記物’。若能用分子影像探針將這些過度表達的細胞‘識別’出來,就能提高顯像的精確性。”宋少莉說。

    研究表明,68Ga標記FAP抑制劑新型探針68Ga-FAPI,在多種腫瘤中有很高的診斷靈敏度,在指導臨床治療決策方面優于18F-FDG,尤其是68Ga-FAPI通過尿液排泄,無肝臟和腸道的生理性攝取,在診斷卵巢癌腹盆腔播散,尤其是腹膜轉移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重磅成果助力精準治療

    研究過程中,該團隊隨機入組29例鉑敏感復發的卵巢癌患者,并對所有患者進行一周內18F-FDG和68Ga-FAPI PET/CT顯像。

    結果顯示,高達75.86%的患者兩種顯像結果不同。68Ga-FAPI診斷轉移復發灶的效能明顯高于18F-FDG,敏感性分別為96.30% 和 49.07%;準確性分別為97.40% 和 63.87%。尤其是對腹膜病灶的診斷,68Ga-FAPI顯像極具優勢,診斷的最小病灶為2毫米。根據視覺評分系統,68Ga-FAPI顯像的評分明顯高于18F-FDG顯像的評分,分別為41分和4分。

    應用68Ga-FAPI PET/CT 顯像后,17.24%的患者治療方案發生改變。3例患者18F-FDG顯像提示可以進行二次減瘤手術,68Ga-FAPI顯像后發現更多更廣泛的病灶,手術無法完全切除,治療方案由手術變為化療,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創傷。2例患者早期發現了轉移病灶,及時給予了最佳治療。1例18F-FDG顯像陰性的患者68Ga-FAPI顯像發現了轉移灶,且病灶局限,治療方案由隨訪變為及時手術治療,完整切除了病灶;1例患者18F-FDG顯像陰性,但68Ga-FAPI顯像發現了多發的散在腹膜轉移病灶,故治療方案由隨訪變為化療,避免了腫瘤快速進展。

    該研究的入組患者中,最終15例患者進行了減瘤手術的治療,14例達到完全切除,切實獲益于通過精準影像評估后的個體化手術決策。

    “68Ga-FAPI顯像對腹盆腔腫瘤負荷的評估更符合術中病灶分布的真實情況”宋少莉進一步解釋,通過對腹盆腔腫瘤負荷定量分析,68Ga-FAPI PET/CT評分明顯高于18F-FDG PET/CT評分。

    談及臨床應用價值,宋少莉表示,初步研究已顯示出68Ga-FAPI顯像在復發性卵巢癌診斷的中優勢,該團隊下一步將著力擴大樣本量,并通過研究成果推廣,助力臨床診療,從而讓更多患者能從中獲益。

    相關文章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建設

    日前,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目將實現全生物體尺度成像模態融合,補齊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的功能短板和最后一塊“拼圖”,計劃2026年驗收投入運行......

    學者成功構建卵巢癌診斷人工智能融合模型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婦科教授劉繼紅團隊與合作者,針對卵巢癌目前早期診斷困難、缺乏有效腫瘤標志物的困境,基于常規體檢中的實驗室檢驗構建了卵巢癌診斷人工智能融合模型,為卵巢癌提供了一種低成本、易獲取......

    Nature子刊|四川大學趙瀛蘭團隊發現卵巢癌的重要調節新因子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劑(PARPi)在由BRCA1/2和其他DNA修復途徑成員突變引起的同源重組(HR)缺陷(HRD)卵巢癌(OC)中具有選擇性活性。研究尋求在HR精通細胞中誘導HRD的分子靶......

    重磅!六項醫工交叉團體標準獲批發布實施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牽頭撰寫的《胃部腫瘤智能輔助診斷軟件測試和性能評價規范》(標準編號:T/SCGS313001-2023)、《醫用內窺鏡內窺鏡熒光攝像系統影像質量評價規范》(標準編號:......

    PARP抑制劑為卵巢癌維持治療帶來新希望

    卵巢癌為婦科惡性腫瘤中十分兇險的癌種,被稱為“婦癌之王”。據《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全國癌癥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卵巢癌患者5.7萬,發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遺憾的......

    北醫三院團隊開發一種無創卵巢癌早期診斷新方法

    卵巢癌的早期篩查終于迎來了好消息!近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郭紅艷/李默團隊對219名婦科患者的子宮液進行了代謝組學分析,從中建立了一個由香草扁桃酸、去甲腎上腺素、苯丙氨酸、β-丙氨酸、酪氨酸、12-S......

    多學科緊密合作是腫瘤精準診治的保障

    王潔主任委員主持會議(中國醫師協會供圖)近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主辦,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承辦的“2022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年會”在......

    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助力卵巢癌精準診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腫瘤,絕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復發,從鉑敏感發展為鉑耐藥。因此,對于鉑類敏感復發的治療管理尤為重要。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

    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助力卵巢癌精準診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腫瘤,絕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復發,從鉑敏感發展為鉑耐藥。因此,對于鉑類敏感復發的治療管理尤為重要。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

    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助力卵巢癌精準診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腫瘤,絕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復發,從鉑敏感發展為鉑耐藥。因此,對于鉑類敏感復發的治療管理尤為重要。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