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HER2的靶向治療,是目前最成功的靶向治療之一,標志性的單克隆抗體類靶向藥曲妥珠單抗,已經廣泛應用于胃癌和乳腺癌的治療,且顯著延長了乳腺癌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1]。
HER2作為一種癌基因,在膽管癌、結直腸癌、膀胱癌、唾液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也存在基因過度擴增或者蛋白過度表達的現象[2],然而單抗類靶向藥對乳腺癌和胃癌以外的腫瘤,治療效果卻差強人意[3],因此還需要更多針對HER2靶點的創新藥物,當前各種新藥也在不斷涌現。
近日,由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Funda Meric-Bernstam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The Lancet Oncology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HER2雙特異性抗體Zanidatamab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治療HER2過表達或過度擴增的晚期腫瘤(以膽管癌和結直腸癌為主)患者,客觀緩解率可達37%[4],提示Zanidatamab在胃癌和乳腺癌以外腫瘤的治療中初步療效良好。
Zanidatamab靶向HER2的細胞外結構域和二聚化結構域,可同時結合兩個非重疊的HER2表位ECD4(曲妥珠單抗靶向域)和ECD2(帕妥珠單抗靶向域),從而阻斷雙重HER2信號并消除細胞表面的HER2蛋白[5]。此外,Zanidatamab可抑制生長因子依賴性的腫瘤細胞增殖,還可激活抗體依賴性的細胞毒性、細胞吞噬作用和補體依賴性的細胞毒性[6]。
臨床前研究顯示,Zanidatamab在多種HER2過表達或過度擴增的腫瘤中,具有很強的抗腫瘤活性[5],或可成功應用于膽管癌、結直腸癌等癌癥的臨床治療。
本次公布結果的臨床研究共分為兩個階段,即劑量遞增試驗和擴展試驗,分別用于確定Zanidatamab的最大耐受劑量和最佳治療劑量,并觀察Zanidatamab的初步治療效果。
在第一階段,共計46例患者(以胃癌和乳腺癌患者為主)被納入,并分為7個劑量組,最大劑量為30mg/kg(圖2)。在所有劑量組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和輸液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2%和43%;僅7%的患者出現了3級不良反應,主要為關節疼痛、疲勞和低磷血癥、食欲下降和高血壓;在46例患者中,無一例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由此可見,Zanidatamab具有較高的臨床耐受性。
基于第一階段,研究人員確定了最佳治療劑量為20mg/kg(每兩周一次),為進一步確定此劑量下Zanidatamab的安全性并初步研究其治療效果,研究人員納入了86例HER2過表達的晚期癌癥患者(22例膽管癌或膽囊癌,28例結直腸癌和36例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其他癌癥)(圖3)。
在第二階段,腹瀉仍然是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且大部分不良反應均為1-2級,3級不良反應僅一例(腹瀉),因此按20mg/kg每兩周一次給藥的Zanidatamab,在臨床治療中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其對膽管癌、結直腸癌等實體瘤的治療效果尚未可知。
在這86例患者中,共計83例患者可評估疾病緩解情況:膽管癌、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癥的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38%、38%和36%,總體ORR為37%;膽管癌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8.5個月,結直腸癌為5.6個月,其他癌癥為9.7個月,部分患者緩解持續時間大于一年(圖4)。
此外,所有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5.4個月(95% CI: 3.7-7.3),其中膽管癌為3.5個月(95% CI: 1.8-6.7),結直腸癌為6.8個月(95% CI: 3.5-7.8),其他癌癥為5.5個月(95% CI: 3.6-8.3)。
在83例可評估緩解情況的患者中,有63例(76%)患者腫瘤縮小(圖5),其中14例曾接受過曲妥珠單抗或帕妥珠單抗的治療,膽管癌中1例,結直腸癌中3例,其他腫瘤中10例(圖6)。由此可見,Zanidatamab不僅適用于除胃癌及乳腺癌以外的癌癥,而且有望用于經HER2單抗治療后的患者。
總之,這項研究發現HER2雙特異性抗體Zanidatamab對乳腺癌和胃癌以外的癌癥也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高,而據剛剛公布的消息,Zanidatamab已取得治療HER2過表達或過度擴增膽管癌的臨床2b期關鍵試驗成功,治療的客觀緩解率達到41.9%,且中位DoR超過一年,相關適應證有望基于該研究結果獲批。
目前國內也同期開展了Zanidatamab治療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或胃/胃食管連接處腺癌的III期臨床試驗(CTR20210237),有望為Zanidatamab的臨床應用提供更為充分的證據,也期待這項研究能夠傳來新的好消息。
來自BüHLMANN和EPFL的科學家們開發了肽,作為抗體的替代品來檢測對診斷和監測炎癥性疾病至關重要的蛋白質--鈣蛋白。這些多肽為生物標志物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更準確、更穩定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提高了......
據統計,2022年全球雙抗藥物市場規模為58億美元,同比增長45%。目前雙抗或多抗藥物大多處于臨床前或臨床階段,上市藥物較少。多特異性抗體研發主要為結構優化及機制創新,如靶向不同的免疫檢查點或腫瘤特異......
4月24日,《細胞》(Cell)以Research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孟飛龍研究組等撰寫的題為MesoscaleDNAFeatureinAntibody-......
體細胞超突變(SHM)由激活誘導胞苷脫氨酶(AID)引發,在抗體編碼序列中產生突變,從而使親和力成熟。為什么這些突變本質上集中在三個非連續互補決定區(CDR)仍然是一個謎。2023年4月24日,中國科......
風濕性多肌痛(PMR)是一種炎癥性風濕性疾病,通常最初表現為頸部、肩部和髖部區域疼痛和僵硬,癥狀包括疲勞、低熱和體重減輕等,常見于5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長期以來,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一直是該病的主要......
D-L1抗體cosibelimab遞交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用于治療轉移性或不適于接受治愈性手術或放射治療的局部晚期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FDA預計在2024年1月3日之前做出回復。皮膚鱗狀細胞......
ADC并不是一個具體的藥物,而是一類抗體偶聯藥物。其實一百年前德國化學家PaulEhrlich提出靶向遞送細胞毒藥物(簡單理解殺死腫瘤的藥物)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首次開展ADC藥物的臨床試驗。AD......
抗體藥行業是近些年發展十分迅猛的行業,已經在抗腫瘤領域和自身免疫類領域的治療中占據重要位置;同時在抗病毒和細菌感染心腦血管,糖尿病以及罕見病治療等領域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當前生物藥中復合增長率最......
前言自從35年前FDA批準首個治療性抗體以來,抗體產品在醫藥市場上獲得了迅猛發展。在單克隆抗體成功的基礎上,最近的研究利用了抗體良好的特異性和藥代動力學特性來創造新的抗體融合蛋白,能夠靶向傳遞治療有效......
針對HER2的靶向治療,是目前最成功的靶向治療之一,標志性的單克隆抗體類靶向藥曲妥珠單抗,已經廣泛應用于胃癌和乳腺癌的治療,且顯著延長了乳腺癌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1]。HER2作為一種癌基因,在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