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韓國三星公司的研究人員在電解質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他們找到一種新型固態電解質材料,能一次性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在容量、體積、壽命和安全上所面臨的多種問題,有望造就出一種性能優異且更為安全持久的電池。
打開當今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無論是手機、筆記本電腦還是電動汽車,你會發現電池在其中都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間。除了能量密度低、待機時間短外,傳統電池還存在壽命有限,使用不當極易引發火災的問題。
在新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王燕(音譯)和材料與工程學教授格布蘭德·塞達爾所帶領的研究小組避開熱門的電極材料,從電解質材料入手,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雜志上。
該研究小組在對多種材料進行分析后發現,一種被稱為超離子的鋰離子導體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材料。它是一種鋰、鍺、磷和硫的化合物,能替代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電解液。
塞達爾說,固態電解質將是“一個真正的游戲規則顛覆者”,這種材料將打造出一款完美的電池,解決目前鋰離子電池所面臨的絕大多數問題,讓電池的壽命、安全性以及成本之間實現最佳平衡。新技術未來將能應用到從手機到電動汽車的一系列產品當中。
常見電池的電解質通常是一種液體的有機溶劑,其功能是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從電池的兩極之間運送帶電離子,目前絕大多數與鋰離子電池相關的火災都與此相關。而在電池當中,鋰本身比較穩定不易燃燒。固態電解質則能完全避免這一問題。
此外,固態電解質還擁有其他優勢:例如在占用空間不變的情況下能存儲更多電能,可將能量密度提高20%至30%;它們幾乎沒有降解反應,這意味著可以持續使用超過數十萬個周期;這種電池對溫度不會過于敏感,即便是在極端低溫條件下也能正常工作。
7月3日,國際權威的太陽能電池世界紀錄榜《Solarcellefficiencytables》(Version64)發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集賢教授團隊鈣鈦礦電池性能世界紀錄,認證穩態效率性能達26.7......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獲悉,西北工業大學魏炳波院士團隊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高性能難熔合金研究近期成功取得了多項空間材料凝固制備科學新發現,獲取了難熔合金熔體的關鍵熱物理性質,有力推動......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同意阿科瑪(常熟)氟化工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2024年度含氫氯氟烴和氫氟碳化物生產配額調整的復函。阿科瑪(常熟)氟化工有限公司,阿科瑪(常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中化藍天氟材料有限公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在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陰極高溫二氧化碳電解反應活性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精準構筑高溫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溫二氧化碳電解......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湖南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利用麻類天然生物質材料,研制了一種黃麻納米纖維本征保鮮涂層,并成功應用于香蕉和芒果的貯藏,......
日前,復旦大學第十五屆“學術之星”特等獎揭曉。高分子科學系碩轉博研究生韓善濤憑借在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成為6名獲獎者之一。“離子電導率低”是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長期面臨的“卡脖子”難題,......
6月16日,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麥立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于鋅離子介導催化作用實現超快充電池的新機制,研制出超高功率、本質安全的水系鋅離子電池,這為下一代超快充電池開......
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規模儲能的迅猛發展對電堆的熱安全和長壽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電芯單體之間的有限空間內兼顧電芯單體正常工作溫度窗口的導熱均溫需求與熱失控溫度窗口的高溫絕熱需求,是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一氧化碳電解制燃料和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催化劑納米顆粒間距離調控產物選擇性的新策略,實現了工業級電流密度下高選擇性CO電解制乙酸。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
工信部7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2024年1-4月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1-4月,我國鋰離子電池(下稱“鋰電池”)產業保持增長態勢。根據鋰電池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