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分子(示意圖)
據美國匹茲堡大學網站最近報道,該校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利用小分子磷化氫作為“開關”能控制蛋白質的活性。該技術為人們更好地研究生物過程中的分子行為提供了一種有力工具。
蛋白質是生物體內種類最多、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從牙齒、骨骼、皮膚,到器官的生長和酶與激素的產生,都離不開蛋白質。但在已經完全特化的活細胞中,它們的用途各不相同,各系統間互聯互動的方式也不同,對科學家來說,要確定它們是怎樣工作的是個極大的挑戰。
蛋白質由氨基酸長鏈組成。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把一種非天然氨基酸加在某種蛋白質的一個特殊位置,讓它們失去活性,稱之為“保護”。當他們用磷化氫試劑處理細胞,使其表達被“保護”的蛋白質時,非天然氨基酸能被轉換回天然氨基酸,也就是“脫保護”變回活躍的天然型蛋白質。
研究團隊將小分子開關用在4種細胞的有關過程中:通過打開熒光素酶活性觸發細胞生物發光;激活一種最初在水母體內發現的蛋白質引起增強熒光反應,將藍光轉變成綠光;蛋白質易位過程中,用小分子開關協助蛋白質在不同細胞間移動;在基因編輯和DNA重組中,利用開關控制基因信息的插入和刪除。
這一技術讓研究人員能觀察蛋白質的活動,也有助于將蛋白質從細胞活動中分離,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們的作用及與其他成分互動時的相互關系。
該校化學教授亞歷山大·戴特斯說,用類似藥物的小分子作外來觸發器精確控制細胞中特定蛋白質的功能,有助于揭示與單個蛋白質有關的活動。“就像打開一盞燈的開關看是誰夜里在廚房偷吃東西,一種能迅速激活蛋白質的開關能讓我們對其行為和功能有更多了解。”
寄生蟲弓形蟲因為可以侵入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而一直被“人人喊打”,但科學家決定利用這一特征讓它充當治療工具。《自然·微生物學》29日報告了一個在動物模型中改造弓形蟲的方法,使其可穿過血腦屏障,向寄主神經元......
美國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嘗試了改造寄生蟲弓形蟲的方法,來穿過血腦屏障,向寄主神經元遞送治療性的蛋白質。這些發現有助于開發治療性蛋白質遞送的替代方法。相關研究7月30日發表于《自然—微生物學》。蛋白質質可......
寄生蟲弓形蟲因為可以侵入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而一直被“人人喊打”,但科學家決定利用這一特征讓它充當治療工具。《自然·微生物學》29日報告了一個在動物模型中改造弓形蟲的方法,使其可穿過血腦屏障,向寄主神經元......
據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雜志》報道,美國西北大學團隊利用快速移動的“跳舞分子”修復受損的人類軟骨細胞。該療法可在短短4小時內激活再生軟骨所需的基因表達。而且,僅僅3天后,人類細胞就產生了軟骨再生所需的......
蛋白質N-磷酸化修飾富集方法進展江波1,高博2,魏淑嫻2,梁振1,張麗華1,*,張玉奎11.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醫學蛋白質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色譜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
研究背景隨著計算生物學的快速發展,我們正處于一個由數據驅動的生物信息學新時代。蛋白質,作為生命活動的執行者,其結構和功能預測一直是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尤其是蛋白質語言......
一種針對各類惡性腫瘤患者的主要并發癥的臨床前小分子原創新藥,由華東師范大學與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研發成功并實現成果轉化,近期與美國生物制藥公司SupercedeTherapeutics達成了總額為1億美元......
近日,由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章雄文團隊與復旦大學科研團隊共同研發的在抗腫瘤惡病質與增肌領域的臨床前小分子原創新藥,與國際生物制藥公司達成了總額為1億美元全球權益合作。......
提到生命科學,大多數人會想到“基因”。然而,隨著基因組學的飛速進展,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逐漸發現了決定基因在細胞內功能的必要性。在“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科學城,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
Evosep在2024年ASMS會議上發布了可擴展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的突破性創新。這些創新突顯了Evosep致力于增強蛋白質組學作為工具箱的效率和可訪問性,特別是針對加速藥物發現過程和將轉化研究與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