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關
解毒劑
該圖像說明了兩個分子共同抑制凝血酶的聯合作用。解毒劑解離兩個分子,阻止協同作用。圖片來源: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一個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型抗凝血劑,具有按需設計的可逆活性和快速起效的解毒功能,有望從根本上改變抗凝劑在外科手術或其他領域的應用。活性成分的激活和失活機制也可用于免疫治療。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
抗凝藥物對于治療心臟病、中風和靜脈血栓等許多疾病至關重要。然而,當前療法存在固有風險,例如因創傷或意外事件而導致嚴重出血。
新型抗凝血劑的活性成分帶有一種“解毒劑”,可以迅速并特異地逆轉抗凝效果。它由兩種針對凝血酶不同位點的分子組成,凝血酶是一種對血液凝固至關重要的蛋白質。在與凝血酶結合后,這兩個分子結合在一起抑制其活性,從而降低凝血作用。解毒劑通過解離這兩個分子進行干預,從而中和活性成分的作用。
新型抗凝血劑為外科手術提供了一種更可靠、更易于使用的選擇。肝素是從豬腸中提取的不同長度聚合物的混合物,是一種天然抗凝血物質,常用于外科手術。然而,其劑量高度可變,需要在手術中進行凝血測試。新型抗凝血劑有望解決與肝素相關的純度和可用性問題。
這項研究的突破之一在于使用肽核酸(PNA)來連接與凝血酶結合的兩個分子。兩股PNA可以通過相對較弱且容易斷裂的鍵結合在一起。實驗顯示,引入正確的游離PNA鏈,可以解離彼此相關的兩個凝血酶結合分子。通過游離PNA鏈逆轉藥物作用,是該領域的一項重大創新。
除了抗凝問題,這種激活/滅活活性成分的超分子概念在免疫治療領域,特別是CAR-T療法中也有重要意義。近年來,CAR-T療法在治療某些癌癥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該療法可能導致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細胞因子風暴),從而危及生命。如果能利用“解毒劑”快速停止過度反應,有望大大提高該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疫檢查點阻斷(ICB)已成為肝細胞癌(HCC)的一種有希望的治療選擇,但對ICB的耐藥性和患者的反應各不相同。2024年9月10日,中山大學李斌奎,美國德州大學WangGuocan,中山大學元云飛共......
局部實體腫瘤能夠與機體其他器官“對話”,引發系統性/全身性免疫變化。骨髓造血生態系統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腫瘤誘導骨髓髓系偏向造血、導致促瘤性髓系細胞積累就是典型案例。然而,盡管B細胞同樣發育自骨髓......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陳敏山/副研究員王鑫團隊與澳門大學教授侯嘉杰團隊合作,研究闡明了肝細胞YTH結構域家族蛋白2(YTHDF2)在肝臟中促進化療誘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新作用。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
來自鄭州大學生物細胞治療中心張毅教授研究團隊在Immunity上發表了題為PD-1signalinglimitsexpressionofphospholipidphosphatase1andpromo......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團隊研究發現了胃癌免疫治療的作用機理。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先進科學》(AdvancedScience)。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周志偉表示,該研究表明,......
免疫檢查點阻斷是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臨床數據顯示,僅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產生應答。由于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在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并提高免疫檢查......
記者29日從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了三種金屬離子-氨基酸納米結構。該創新設計能夠有效重塑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顯著提升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成......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在癌癥治療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其治療過程可激起以T細胞為核心代表的抗腫瘤反應,這一過程還伴隨著腫瘤微環境(TME)的重塑和全身系統免疫的改變。然而,在結直腸癌......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是一種領先的癌癥免疫治療藥物,但并非所有癌癥患者都對其有反應。在兩項獨立的臨床研究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團隊發現,添加janu......
時至今日,癌癥仍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如何實施精準有效的治療,特別是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命,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免疫治療是癌癥治療的新希望,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