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陳敏山/副研究員王鑫團隊與澳門大學教授侯嘉杰團隊合作,研究闡明了肝細胞YTH結構域家族蛋白2(YTHDF2)在肝臟中促進化療誘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新作用。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分子癌癥》(Molecular Cancer)。
最近的研究表明,肝細胞是肝腫瘤微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肝癌的發生和進展有關。肝細胞在肝臟惡性腫瘤中的功能作用和臨床重要性尚未被研究過。肝細胞和免疫細胞一起形成腫瘤微環境。腫瘤發生被認為與淋巴細胞的募集有關。然而,肝細胞、淋巴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闡明肝癌進展的分子機制,以制定新的治療策略。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是一種常見的表觀遺傳核糖核酸修飾,可以調節多種分子和細胞過程,調節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浸潤和激活。此外,化療藥物可以調節腫瘤細胞中的核糖核酸m6A修飾,通過多種機制抑制腫瘤進展和免疫逃逸,包括誘導免疫原性改變。
以奧沙利鉑為基礎的化療已被用作肝癌和結直腸癌治療的標準治療方式。多項研究表明,基于奧沙利鉑的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可增加晚期肝細胞癌和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化療通過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和破壞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避而引起抗腫瘤免疫反應。奧沙利鉑與免疫療法聯合治療后肝臟免疫微環境的調節和腫瘤反應增強的機制尚未闡明。
該研究證實,奧沙利鉑上調肝細胞中m6A修飾和YTHDF2的表達。對攜帶腫瘤的肝臟特異性YTHDF2敲除小鼠的研究表明,肝細胞YTHDF2通過CD8+T細胞的募集和激活抑制肝臟腫瘤的生長。肝臟YTHDF2對于維持肝臟的抗腫瘤反應至關重要。此外,YTHDF2介導了免疫治療的反應。在機制上,奧沙利鉑通過激活cGAS-STING信號通路上調YTHDF2的表達。
該研究證實肝細胞中的YTHDF2-CX3CL1軸增強了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效果,為化療增強肝癌免疫治療機制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4-02097-6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陳敏山/副研究員王鑫團隊與澳門大學教授侯嘉杰團隊合作,研究闡明了肝細胞YTH結構域家族蛋白2(YTHDF2)在肝臟中促進化療誘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新作用。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
來自鄭州大學生物細胞治療中心張毅教授研究團隊在Immunity上發表了題為PD-1signalinglimitsexpressionofphospholipidphosphatase1andpromo......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團隊研究發現了胃癌免疫治療的作用機理。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先進科學》(AdvancedScience)。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周志偉表示,該研究表明,......
免疫檢查點阻斷是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臨床數據顯示,僅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產生應答。由于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在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并提高免疫檢查......
記者29日從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了三種金屬離子-氨基酸納米結構。該創新設計能夠有效重塑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顯著提升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成......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在癌癥治療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其治療過程可激起以T細胞為核心代表的抗腫瘤反應,這一過程還伴隨著腫瘤微環境(TME)的重塑和全身系統免疫的改變。然而,在結直腸癌......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是一種領先的癌癥免疫治療藥物,但并非所有癌癥患者都對其有反應。在兩項獨立的臨床研究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團隊發現,添加janu......
時至今日,癌癥仍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如何實施精準有效的治療,特別是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命,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免疫治療是癌癥治療的新希望,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高強......
大家好!來一起關注上午的市場行情及最新資訊~5月8日,A股市場小幅低開后震蕩下行,截至上午10時56分,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幅有所擴大。行業板塊上,上午醫藥、農業、銀行等板塊表現居前,煤炭股盤中走高;......
胰腺癌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不到10%。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郝繼輝教授團隊經多年研究,證明抑癌基因EHF在趨化因子受體CXCR2陽性中性粒細胞浸潤中的抑制作用,以及硝呋莫司能夠提高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