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的膠囊,這可能意味著糖尿病患者有一天可能可以口服胰島素而不是注射它。這種設計也有可能用于輸送其他蛋白質藥物,如抗生素和癌癥治療。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導致胰島素的分泌很少或沒有。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每天多次為自己注射胰島素。
許多糖尿病患者服用兩種類型的胰島素:速效和長效。注射后,速效胰島素被迅速吸收,用于控制吃飯和吃零食時的血糖水平,并糾正高血糖。同時,長效胰島素通常每天注射一次。它吸收緩慢,提供"背景"水平的胰島素,幫助控制一天中的血糖。
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能夠提供胰島素的新口服膠囊,它已顯示出作為一種新的給藥方式的前景。
胰島素是由稱為肽的較小版本的蛋白質組成的。以前開發口服胰島素的嘗試發現,胃腸道內嚴重的pH值會降解肽,導致藥物失去功能。其他蛋白質藥物也遇到了同樣的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將胰島素封裝在置于腸道膠囊內的一種脂質納米材料中。腸道膠囊的聚合物涂層可以防止胃的低pH值(高酸度)。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Jamie Strachan說:"該膠囊有一個特殊的涂層,目的是在胃的低pH值環境中不被分解,然后再由小腸的高pH值觸發膠囊的溶解。我們將胰島素包裝在膠囊內的一種脂肪納米材料內,該材料有助于偽裝胰島素,以便它能夠穿過腸壁。"
科學家們在動物實驗中使用速效和慢效胰島素測試了該膠囊的性能。
雖然速效胰島素膠囊被很好地吸收,但與注射方式相比,口服胰島素生效的時間有很大的滯后性,這使得它不實用,但長效胰島素膠囊取得了相對更有希望的結果。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夏洛特-康恩說:"我們對慢作用形式有很好的吸收結果--對于相同數量的胰島素,比注射給藥要好50%左右。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這些口服膠囊的慢作用胰島素有真正的前景,糖尿病患者有一天可以在注射快作用胰島素的基礎上服用。"
科學家們說,他們的膠囊設計是非侵入性輸送胰島素的"一個有希望的起點",并可用于輸送其他蛋白質藥物,如抗生素或用于治療癌癥的單克隆抗體。
他們計劃改進設計,在進入人體試驗之前,開發出一種在特定時間段內給藥的方法。
該研究發表在《生物材料進展》(Biomaterials Advances)雜志上。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趙黎明團隊,在殼寡糖調控糖尿病人群胰島細胞移植后胰島炎癥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為胰島細胞移植患者術后管理和日常保健提供了新的干預策略。12月18日,相關研究發表于《腸道微生物》......
隨著公眾對飲食健康的重視,“零糖”概念備受關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孕期及幼兒期減少糖分攝入可顯著降低成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該研究通過分析20世紀50年代人群的健康數據發......
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篇論文稱,2022年,全球罹患Ⅰ型或Ⅱ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總數已超8億,是1990年的4倍多。這項研究由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因素協作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開展,是首次在全球范圍內......
根據一項對20世紀50年代英國糖配給的分析,兩歲前的含糖飲食與幾十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有關。相關論文10月31日發表于《科學》。兒童在6月齡后攝入的糖量可能對以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最大。而......
今日上午8點,隨著恒瑞醫藥(600276.SH)、海思科(002653.SZ)、信立泰(002294.SZ)等企業代表被點名開始進入會場,2024國談第二日正式開始。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昨日鏖戰8個小......
我國科學家團隊利用化學重編程誘導多能干細胞(以下簡稱“CiPS細胞”)制備胰島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在臨床試驗中,首例接受移植的患者恢復了內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調控,移植75天后完全穩定地脫離胰島素注......
本報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晉浩天從北京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團隊利用化學重編程誘導多能干細胞(以下簡稱“CiPS細胞”)制備胰島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在臨床試驗中,首例接受移植的患者恢復了內源自......
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理事長,應急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9月19日22:30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李洪梅教授......
這項研究強調了DFU滲出液成分的復雜性,胰島素和二甲雙胍聯合治療,可能有助于糖尿病足潰瘍愈合,強調了在設計DFU治療方案時考慮這種協同作用的重要性,最終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足潰瘍和其他慢性傷口。美國......
禮來(EliLillyandCompany)今日宣布了QWINT-1和QWINT-3兩項3期臨床試驗的積極頂線結果,這些試驗分別評估其每周一次胰島素efsitoraalfa(efsitora)在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