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檢測紅外光的新方法,通過將紅外光的頻率變為可見光的頻率,可將常見的高靈敏度可見光探測器的“視野”擴展到遠紅外線。這一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
人類眼睛可看到400—750太赫茲之間的頻率,這些頻率定義了可見光譜。手機攝像頭中的光傳感器可檢測低至300太赫茲的頻率,而通過光纖連接互聯網的檢測器可檢測到大約200太赫茲的頻率。
在較低頻率下,光傳輸的能量不足以觸發人類眼睛和許多其他傳感器中的光感受器,而100太赫茲以下的頻率(中紅外和遠紅外光譜)有著豐富的可用信息。例如,表面溫度為20℃的物體會發出高達10太赫茲的紅外光,這可以通過熱成像“看到”。此外,化學和生物物質在中紅外區域具有不同的吸收帶,這意味著可通過紅外光譜遠程無損地識別它們。
但變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能量守恒定律,光的頻率無法通過反射或透射等方法輕易改變。
在新研究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中國武漢理工大學、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和荷蘭原子和分子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使用介質(微小振動分子)向紅外光添加能量來解決這個問題。紅外光被引導到分子,在那里被轉換成振動能量。同時,更高頻率的激光束撞擊相同的分子以提供額外的能量,并將振動轉化為可見光。為了促進轉換過程,分子夾在金屬納米結構之間,通過將紅外光和激光能量集中在分子上,充當光學天線。
領導這項研究的EPFL基礎科學學院克里斯多夫·加蘭德教授說:“新設備具有許多吸引人的功能。首先,轉換過程是連貫的,這意味著原始紅外光中存在的所有信息都忠實地映射到新產生的可見光上。它允許使用標準探測器(如手機攝像頭中的探測器)進行高分辨率紅外光譜分析。其次,每個設備的長度和寬度約為幾微米,這意味著它可以合并到大型像素陣列中。最后,該方法具有高度通用性,只需選擇具有不同振動模式的分子,即可適應不同的頻率。”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在期刊《神經網絡》上發表研究性論文。該文首次提出毫米波近場透視成像與可見光的圖像融合方法。隨著目標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多種傳感器在提升檢測精度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通訊員邢俊飛)近日,東南大學智能材料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化學化工學院李全團隊在可見光光致變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Robust,UltrafastandReversiblePhotosw......
基于太陽光開展能源轉化和工業生產,是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之一。太陽光中蘊含著大量的紅外光子,這些光子不為人眼所見,且能量較低,通常難以有效轉化和利用。膠體量子點是一類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
通過模擬自然光合作用,構建Z-機制人工光合系統,有望突破高效可見光解水的挑戰,是實現太陽能驅動光解水制氫頗具潛力的途徑(圖1A)。然而,傳統Z-機制系統中的光生電子與空穴在光催化材料表面分布無序,同時......
近日,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INRS)教授LucaRazzari團隊使用一種大多數實驗室都在使用的工業級激光系統,通過在充滿氬氣的空心纖維中傳播紅外激光脈沖,非線性效應產生了高強度的短可見光脈沖。Lu......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檢測紅外光的新方法,通過將紅外光的頻率變為可見光的頻率,可將常見的高靈敏度可見光探測器的“視野”擴展到遠紅外線。這一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人類眼睛可看到400......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檢測紅外光的新方法,通過將紅外光的頻率變為可見光的頻率,可將常見的高靈敏度可見光探測器的“視野”擴展到遠紅外線。這一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人類眼睛可看到400......
納米粒子凹槽等離子體腔(藝術圖)圖片來源:尼古拉斯·安蒂列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檢測紅外光的新方法,通過將紅外光的頻率變為可見光的頻率,可將常見的高靈敏度可見光探測器的“視野”擴展到遠紅外線。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