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01 13:08 原文鏈接: 新疆生地所四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獎勵

    新疆生地所四項成果榮獲新疆自治區2010年度科技進步獎獎勵

      2月26日,2010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勵大會召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四項成果受到表彰。沙漠環境高礦化度水灌溉條件下人工防護林穩定性研究、新疆人口地域系統理論與方法體系研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新疆棉花重大害蟲數字化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準噶爾荒漠生物多樣性及其與環境作用關系研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沙漠環境高礦化度水灌溉條件下人工防護林穩定性研究,該成果以倍受關注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可持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重點開展了人工防護林的供需水平衡及地下水環境效應、高礦化度水灌溉條件下的土壤水鹽運移過程、水鹽脅迫下的植物適應能力及沙漠環境高礦化度水滴灌條件下人工防護林穩定性等干旱區生態環境領域前沿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通過多年大量的野外試驗和室內分析工作,系統闡明了沙漠公路防護林灌溉用水的地下水影響范圍與響應過程,揭示了極端干旱環境和高礦化度水灌溉條件下強表聚、快淋溶的風沙土水鹽運移過程,闡明了水鹽脅迫下沙漠公路防護林主要植物逆境適應途徑與能力,并從水量安全、土壤鹽分安全和植物抗逆性、防護林效益及管理水平等多角度構建了適宜于塔克拉瑪干沙漠環境的人工防護林穩定性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評判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體系穩定性,提出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的優化方案。為開發利用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資源提供了理論依據。

      新疆人口地域系統理論與方法體系研究這項成果歷時十年完成。研究內容涉及新疆的人口發展戰略、人口發展功能區劃分、小城鎮發展戰略、小城鎮人口預測及其承載力、城市化空間形態的資源環境效應、天山北坡綠洲城鎮化進程中的水土資源效應、塔里木河流域鄉村聚落時空演變與模式等諸多方面,成果在“系統分析了新疆人口地域系統的概念、結構、功能、機制以及空間作用方式”的基礎上,在國內首次提出了新疆人口地域系統的理論框架、創建了新疆人口發展功能區劃分的方法體系和基于GIS支撐下的新疆人口地域系統數據庫,為制定全面與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新疆人口發展戰略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新疆棉花重大害蟲數字化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在棉蚜自動計數、棉蛉蟲實時在線自動化監測、田間數據自動采集和記錄等方面實現了自動化,提高了田間數據采集的準確率。該成果是信息科學與技術在棉花生產中典型應用的成功實例,為在其他棉區運用該技術成果提供了技術集成基礎。

    準噶爾荒漠生物多樣性及其與環境作用關系研究,對準噶爾荒漠生物多樣性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對重要物種的瀕危狀況和生存現狀進行了評價,開展了關鍵種和重要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保護策略;對重要生物類群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及重要生物類群對環境的響應及適應機制進行研究。該成果為生態系統的科學管理提供了可借鑒依據。

    相關文章

    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中國城市推選工作正式啟動

    近日,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中國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是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地方政府咨詢委員會指導下,為舉辦好聯合國......

    在《科學》發布“豆腐塊”,這對跨國“師徒”為喀斯特發聲

    向《科學》投稿兩個多月了,HamidM.Behzad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正當他幾乎要放棄時,一天,其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聶云鵬跑到辦公室,帶給他......

    中國綠發會倡議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

    “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只有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3月29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理事長......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參加首屆中意生物多樣性大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植物所等中方代表參加首屆中意生物多樣性大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研究揭示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

     21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在緩解干旱影響中的作用機理,發現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

    全球首次|新研究揭示外來植物的多維入侵機制

    2月13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員郭文永團隊,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闡明了多因子間復雜的交互關系及其對外來植物入侵的復合驅動機制,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

    生態環境部:優化科研儀器配置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我國始終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與綠色發展、減污、降碳、脫貧等協同推進,在就地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執法......

    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

    經國務院批準,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發布《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

    11日發布!全體院士投票評選科技進展

    兩院院士評選“2023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發布會將于2024年1月11日在煙臺舉行,同時發布“2023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此次發布會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