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氫來制造能量。正是這種簡單而可靠的策略,使它們能在地球上一些最惡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數十億年。
人類近年來才開始考慮使用氫氣作為能源,但古細菌這樣做已有十億年了。生物技術專家現在有機會從這些古細菌中汲取靈感來生產氫氣。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團隊成員表示,這一關于地球上最古老生存形式的發現,可能對未來綠色經濟領域有重大啟示。
在生命金字塔的頂端有三個“領域”:真核生物、細菌和古細菌。古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可以在地球上最極端的環境中生活。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科學理論表明,真核生物(如人類)是從非常古老的古細菌譜系進化而來的,通過交換氫氣與細菌細胞融合。
此次團隊分析了數千種古細菌的基因組以尋找特殊的酶,然后在實驗室中生產這些酶并研究它們的特性。他們發現一些古細菌使用了一種不尋常的酶,其被命名為[FeFe]-氫化酶。制造這些酶的古細菌存在于許多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中,譬如溫泉、油藏和海底深處。
這些氫化酶的存在,一直以來被認為僅限于生命的兩個“領域”:真核生物和細菌,現在首次證明它們也存在于古細菌中。它們在形式和功能上非常多樣化,不僅有最小的產氫酶,還有最復雜的產氫酶。
新發現使人們更接近于理解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真核生物起源這一關鍵過程。同時,這項研究還表明,這些古細菌有潛力為工業環境中的生物制氫提供簡化的解決方案,在向綠色經濟過渡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原題:重新定義第三種生命形式潛能——古細菌產生能量機制揭秘)
2024年6月14日,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在天津盛大開幕(專家學者齊聚,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盛大開幕!)。有來自各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界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以......
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氫來制造能量。正是這種簡單而可靠的策略,使它們能在......
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氫來制造能量。正是這種簡單而可靠的策略,使它們能在......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
“天鵝淚”單細胞折紙般的褶皺使其能夠實現極端變形。圖片來源:斯坦福大學普拉卡什實驗室科技日報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對于微生物世界的捕食者來說,要依靠極端變形能力,譬如將脖子伸展到體......
日前,國家藥典委發布關于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標準草案的公示(第二次)我委擬修訂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國家藥品標準,標準編號:《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
2024年5月22日-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市舉辦了以“全球視野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近日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處理與利用團隊在農牧廢棄物高質化利用制備新型材料“生物質地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利用功能微生物資源和發酵技術成功制備新型生物基成膜助劑替代化學成膜添加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