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從事基礎研究多年,會感到枯燥嗎?”面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所長方忠的回答從未變過:“不枯燥,可能身體上會覺得勞累,但精神上非常享受。”
今年6月,方忠等人完成的“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1月19日,在北京市科技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方忠獲得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獲獎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是對純理論基礎研究的認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方忠表示,如果認識不到科學之美,肯定會覺得基礎研究枯燥乏味,只有懂得欣賞美,才知道研究的方向在哪里。
顛覆對物質狀態的理解
物理學界有一個主流觀點——所有物質的狀態都可以用對稱性來描述。
蘇聯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將凝聚態物理中的相變,如冰變水、水變水蒸氣,與物質結構中對稱性的變化聯系在一起。他把從高對稱到低對稱的過程叫作“對稱破缺”,該理論也被稱為對稱性破缺理論。
遺憾的是,對稱性破缺理論并不完備。
20世紀80年代,科研人員在理論上發現了新量子物態,該物態并不能為對稱性破缺理論所描述。這一類新量子物態被稱為拓撲物態。
方忠介紹,拓撲是一個數學概念,用于研究幾何物體在連續形變下不變的性質,隨后被引入物理學中,描述材料中電子分布的狀態。“拓撲的研究興起于幾十年前,其顛覆了我們原來對物質狀態的理解。”
在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現場,評獎委員會成員拿出一袋面包來解釋拓撲——沒有洞的肉桂面包、一個洞的面包圈、兩個洞的椒鹽蝴蝶卷,雖然這幾種面包結構完全不一樣,但無論如何彎曲、擠壓面包,都無法改變面包的孔洞數量,除非動手撕開。
這些年來,研究人員逐步認識到物質世界應該包含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對稱性物態,一類是全新的拓撲物態。
“拓撲物態是對物質狀態認知的拓展,也是一項純基礎研究。”方忠介紹,目前發現的拓撲材料有許多種,如拓撲絕緣體材料,其奇妙之處是體內不導電、邊界導電,導電性不受外界破壞而改變,未來可用于制造先進電子器件。
除了與眾不同的導電性能,拓撲材料還可以實現零電阻,這為未來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不過,方忠表示,拓撲材料距離真正的應用還很遠。
“由中國科學家主導”
“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年前。2003年,方忠加入物理所成立計算物理學研究組,聚焦研究凝聚態理論和計算物理學,特別是自旋-軌道物理和拓撲物理學。
隨后,方忠團隊先后發表了5篇代表性論文,最近一篇于2015年發表在《物理評論X》,并入選美國物理學會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125周年紀念文集。該文集精選了125年來的49項重要工作,而方忠團隊發表的論文是文集中唯一出自中國的科研工作。
經常有學生問:“方老師,我是不是來晚了?物理學研究是不是已經做得差不多,我沒什么可做的了?”方忠回答:“你們來得正是時候,我們現在的物理只研究了一半,另外一半才剛剛開始研究。這一半就是拓撲物理學。”
近年來,方忠帶領團隊研究了4萬多種無機材料,并從中發現8000多種拓撲材料。由此推測,這類材料不在少數,目前發現的只是已知材料體系中很少的一部分。
“拓撲物態的研究剛剛開啟,還有很多未知有待進一步探索。”方忠說,“將來,我們還要構建拓撲物理學,需要完成很多基礎研究工作,希望這件事由中國科學家主導。”
“優秀科學家要具備‘美食家的味覺’”
方忠認為,科學研究是幸福的,是一個讓人陶醉其中的過程。但在外人看來,這一過程可能會很辛苦、很枯燥。
“一個優秀科學家需要具備‘美食家的味覺’,能夠‘品嘗’出哪項工作是先進的。”方忠說,科學家只有不斷提高判斷力,才能產出更多原創性成果。
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方忠認為,科學研究需要不斷探索、努力思考,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取得成果的過程是艱難的,但也是幸福的。
方忠指出,這一探索過程中,除了需要思考,還要持續做重復工作,如查文獻、做實驗、交流及討論,有時也會陷入一籌莫展的境地,但撥開迷霧走出來后,將會迎來驚喜、收獲進步。遺憾的是,最后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成功“上岸”。
基礎研究要想產生重量級成果,不僅需要長期堅持,還需要有先進的研究平臺。2017年9月,由物理所主導建設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工程(北京部分)在北京市懷柔科學城開工。該裝置旨在提供國際先進的極低溫、強磁場、超高壓、超快光場等綜合極端實驗條件,拓展物質科學研究空間,促進新物態、新現象、新規律的發現。目前,該裝置已全面運行,并向全球用戶開放申請。
方忠表示,基礎研究要向前發展,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努力、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科研生態的建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曾若干次空缺,說明基礎研究的突破難度很大,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積累技術,也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中新網騰沖12月7日電題:海歸科學家謝曉亮的赤子之心作者陸希成繆超白玲初冬的云南僑鄉騰沖,陽光灑落,白云悠然。靜靜矗立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訴說著這座“英雄之城”的故事。“在騰沖能夠充分感受到先......
“您從事基礎研究多年,會感到枯燥嗎?”面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所長方忠的回答從未變過:“不枯燥,可能身體上會覺得勞累,但精神上非常享受。”今年6月,方忠等人......
各有關單位:為深化落實《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上海市科委、江蘇省科技廳、浙江省科技廳、安徽省科技廳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合作的框架協議》等文件要求,推動......
2024年10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在北京召開“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4年度項目評審會議。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建華院士出......
元宇宙是泛在互聯網時代先進信息技術集成創新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它的發展對于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目前,元宇宙領域的研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江蘇省基礎研究專項資金擬立項目公示......
8月26日,2024年(第六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新鮮出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范峰滔等49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們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新基石科學基金會資助的、可自由支配使用的300......
......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戰略部署,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我省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力量,努力......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戰略部署,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我省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力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