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日報道,荷蘭科學家或許發現了一種沒有暗物質的星系。而現有星系形成理論認為,暗物質是星系形成的關鍵。最新研究如獲得證實,將顛覆目前有關星系形成的基本理論。
該星系名為AGC114905,是一個超漫射星系(UDG)——這些星系很暗,大小與銀河系差不多,但其恒星數量是銀河系的1000倍,距離地球約2.5億光年。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卡普特恩天文研究所的帕維爾·曼塞拉·皮尼亞及其同事在2019年第一次觀察到AGC114905,懷疑它可能沒有暗物質,因為它旋轉得非常快。星系旋轉的速度揭示了它包含多少物質——星系質量越大,引力越強,旋轉越快。通過將星系的旋轉速度與可以看到的物質(恒星、氣體和塵埃的數量)進行比較,可以反向計算出必須存在多少額外的不可見物質(暗物質)才能解釋星系的速度。
但當時這個星系發出的光線異常微弱,他們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完全了解其旋轉速度,以判斷它是否包含暗物質。此次,他們借助了超大陣列望遠鏡(VLA)收集的40個小時的觀測數據,繪制出該星系內氣體的圖譜,計算出了氣體運動的速度,并據此得出星系的旋轉速度,從而計算出星系中存在多少暗物質。最終他們得出結論:在這個星系內,暗物質似乎沒有“立錐之地”。
此前,天文學家發現的的UDG中有些富含暗物質,有些缺乏暗物質,后者中的某些星系位于更大質量星系附近。這表明,較大質量星系通過引力將較小星系的暗物質“搶走”,但AGC114905附近沒有任何大質量星系,這種解釋說不通。
皮尼亞表示:“從原則上來說,這樣的星系不應該存在,暗物質被認為是讓恒星、氣體和塵埃膠著在一起組成星系的‘膠水’——其產生的引力有助于將正常物質聚集在一起。如果存在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就意味著星系形成可能不需要暗物質,這將顛覆現有的星系形成理論。”
耶魯大學天文學家皮亞特·凡·多庫姆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說,新發現有重要意義,但天文學家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以證實這一星系確實沒有暗物質。
暗能量與暗物質被稱為“21世紀初物理學天空的兩朵烏云”,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宇和暨南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楊嶠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地指出,經過多年探索,物理學家開始意識到,被......
導讀:一個望遠鏡從太空邊緣掉落的原因,這是有關暗物質、氣球望遠鏡的故事NASA的SuperBIT氣球望遠鏡充氣,NASA的超高壓氣球在新西蘭瓦納卡機場充氣。這個氣球在40天內環繞地球的南半球飄行了將近......
美國能源部宣布其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通過超級計算機構建了分析宇宙暗物質的軟件系統“Nyx”。該軟件可根據理論預測當期的觀測數據。如果觀測數據顯示出不同的情況,則表明觀測結果存在問題,或者理論存在差距。美能......
想象一下,在地下2400米,我們能看到什么?就在這樣的“深淵”中,深藏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一群科研人員伴隨著原子核信號放大后的微微閃光,在不間斷運行的儀器旁凝神尋找、捕捉。這里,就是中國錦屏地下實驗......
近日,中山大學教授李文均團隊在荒漠特殊生境微生物暗物質資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npjBiofilmsandMicrobiomes。&nb......
一種從細菌中分離出來的新型強效抗生素似乎能夠對抗有害細菌,甚至是具有多重耐藥性的“超級細菌”。這種名為Clovibactin的抗生素能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殺死細菌,使細菌更難對其產生耐藥性。荷蘭烏得勒支......
由歐洲航天局(ESA)主導的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從美國佛羅里達洲發射升空。此前,ESA于2009年發射的普朗克空間望遠鏡已完成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譜的繪制,并計算出暗物質和暗能量所占比例。歐幾里得空間望遠......
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最新觀測數據首次揭示宇宙大爆炸早期兩顆快速增長的超大質量黑洞(類星體)所在寄主星系的星光。北京大學天文學家聯合領導國際研究團隊以《探測宇宙初期紅移超過6的類星體寄主星系的星光》為......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2090061、12222505)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劉江來和周寧教授團隊利用PandaX-4T液氙探測器的實驗數據,在暗物質基本性質研究中取得進展,對暗物質可能具......
孤獨的星系被大量的氣體所包圍,其溫度高達數千萬度--這是通常在星系團中所看到的。其次,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噴流在大約14萬光年外形成了一個強烈的X射線源,這意味著它已經犁進了該星系周圍的氣體。3C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