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工人正在清理福島核電廠周邊的土壤。
據《紐約時報》報道,自日本福島核危機發生9個月以來,東京電力公司日前首次承認,在受損的3座反應堆內部深處,核燃料可能繼續進行著核裂變反應。然而,該現象不會導致伴隨有熱能和輻射的大規模核反應發生,但卻可能增加反應堆泄露的危險放射性元素,使清理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日本政府稱,將在今年年底前對福島反應堆實施冷凝處理,使其保持穩定狀態。作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后最嚴重的核災難,福島核電廠受破壞的反應堆里面的情況如何,新發現讓人們對該問題的關注再度增加。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從2號反應堆中釋放的氣體中檢測到了放射性物質氙以及其他裂變副產品。由于氙135的半衰期只有9個小時,由此該核裂變反應應該是新近發生的。
根據日本當地媒體報道,由于未能在短時間內將該消息報告給日本首相辦公室,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Yukuo Edano)對日本核監管機構提出了批評。
事實上,日本處理福島核災難相關信息的方式已飽受批評,而新發現再次增加了人們的憂慮。在地震和海嘯發生后的兩個月里,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一直宣稱,福島核電廠不可能發生熔毀,但隨著事態的惡化,他們最終承認,熔化的核燃料沖破了反應堆的限制,并有可能匯集在安全殼底部。
本次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檢測到的氙元素數量很小,反應堆內溫度、壓力和輻射水平也沒有上升。該公司稱,研究人員仔細檢查了數據,以確保沒有任何錯誤。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東京電力的測量可能存在一些誤差。
《紐約時報》稱,日前緊急注入硼酸的行為表明,東京電力公司假設其測量結果真實有效。考慮到正常的反應堆也只能對溫度、壓力和中子流量進行估算,因此不可能準確判定受破壞的反應堆里核燃料的狀態。在福島使用的反應堆類型中,當插入控制棒時,核裂變反應通常會停止,但目前在3個受破壞的反應堆中,堆芯核燃料形狀已經不規則,無法插入控制棒。此外,有些專家認為,一些核燃料已經從安全殼中泄露,進入到下部的空間。
文章表示,受破壞的反應堆內不穩定狀態似乎不可能發生持續的核裂變反應,但專家們一直都在擔心間歇性臨界反應的出現。
東京電力公司發言人松本淳一(Junichi Matsumoto)承認有核裂變跡象發生,稱這是由于某些特定條件,導致暫時發生了再臨界反應。但他不認為會發生大規模維持性再臨界反應。
松本淳一說,另外兩座受到嚴重破壞的反應堆尚未進行詳細測量。自核事故發生以來,3座反應堆和存放在第4座反應堆里的乏燃料棒就一直在泄露放射性物質,新發現的裂變反應增加了其危險性。
日本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助理教授小出裕章(Hiroaki Koide)認為,再臨界反應會產生更多有害的放射性物質,由于反應堆已經破壞,因此存在放射性物質泄漏的危險。
小出裕章表示,3座受損反應堆中的核燃料可能已經沖破了限制,泄漏到地面,增加了地下水受污染的可能性。他說:“如果核燃料在事故早期就已經泄露出安全殼,那東京電力公司采取的處理措施可能沒有多少效果。”
東京電力公司并不否認核燃料可能已經進入地面,但同時表示,大多數泄漏將會留在反應堆中,匯集在安全殼底部。
一些專家樂觀預計不會發生再臨界裂變反應,因為核燃料的熔化方式和加入的水量很難達到反應要求。小出裕章表示,如果福島核電廠的核裂變一經證實,日本對于核安全的整個認知都將被顛覆。
也有核工程師表示,東京電力公司無法查明核燃料的確切位置,這極大地增加了清理的難度。如果核燃料仍位于堆芯內,清理相對容易;但如果核燃料分別得更為廣泛,那現在談冷停堆還為時過早。
8月24日,日本不顧全世界的反對,一意孤行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由于人們對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的食品安全熱烈關注,2023年2月初日本福島鱸魚中放射性元素銫137......
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日本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放射性物質不同于普通危險化學物質,采用化學處理難以將其去除;同時,關于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等的長期影響,人類還所......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5日稱,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實施凈化后,鍶90的活度約為國家標準值的3倍。但因在之后的檢測中低于標準值,東電認為只是暫時現象,尚不......
核反應堆乏燃料場外運輸安全是確保核燃料后端循環與核能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開展乏燃料運輸風險評估研究,能夠及時發現系統潛在薄弱環節從而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風險,對提高運輸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具有意義。充分辨識、表......
據多方消息,國際熱核試驗反應堆(ITER)總干事BernardBigot于5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72歲。Bigot曾擔任法國原子能高級專員及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AlternativeEner......
據歐洲核聚變研發創新聯盟(EUROfusion)、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9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歐洲科學家在通過聚變等離子體生產能源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功——......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1號反應堆完成發電機初始負荷運行試驗評價,12月20日成功并網并發出第一度電。這標志著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特征的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在......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獨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超導直線加速器樣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束流強度10毫安連續波質子束176千瓦運行指標,并于2月12日凌晨2:20,......
10月21日15時09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標志著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運行狀態,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中核集團福清核電有限......
日本共同社報道,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21日宣布,對日本產的加工食品和農產品的放射性物質的檢查將加強。從23日起,樣品量和檢查次數將提高一倍。報道稱,此次加強檢查的對象是過去檢出微量放射性物質并被退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