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6-03 14:15 原文鏈接: 昆明植物所禾本科BEP分支及近緣物種比較研究取得進展

      BEP分支——即竹亞科 (Bambusoideae)、稻亞科 (Ehrhartoideae) 和早熟禾亞科 (Pooideae),是禾本科 (Poaceae) 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最近十幾年以來,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BEP分支的系統發育關系仍然存在爭議。值得欣喜的是,近兩年來,研究人員利用葉綠體全基因組序列信息,支持竹亞科和早熟禾亞科具有更近緣的系統關系。然而,葉綠體基因是單親遺傳 (絕大部分是母系遺傳),進化速率相對比較慢,它們不一定真正反映了物種的進化歷史。因此,利用核基因(雙親遺傳)來探求它們的進化關系是非常必要的。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郭振華研究組、李德銖研究組利用具有11個全基因組和6個轉錄組的物種序列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研究人員在17個物種中識別了121個單拷貝或低拷貝的直系同源基因組 (orthologous groups),然后利用多種方法推斷了系統發育關系,結果強烈表明竹亞科和早熟禾亞科的系統關系更加近緣。至今為止,該研究組已利用葉綠體基因組和核基因組數據都一致確認,BEP分支是單系類群,在其分支之內,竹亞科與早熟禾亞科更加近緣,它們共同構成了稻亞科的姐妹群。此外,研究人員在禾本科的14個物種中識別了173個直系同源基因,并進行了選擇壓力分析,其中9個基因具有正選擇的位點;在熱帶和溫帶的代表竹種麻竹和毛竹中識別了314個直系同源基因,其中24個基因呈現了正選擇趨勢。最后,研究人員對這些受到正選擇的基因進行了功能注釋,發現了一些基因涉及環境壓力響應、生殖發育、細胞分裂、信號傳導、激素合成與生化代謝等功能,如:WCOR413,PM5, Meu13, OsClp8, RRM and DNA-directed RNA polymerase II。

      本文研究結果對長期以來所爭論的禾本科BEP分支進化親緣關系進行了確認。同時,發掘到一些正選擇基因,這為理解禾本科的適應性進化提供了重要價值,為后續的基因功能驗證,轉基因與分子育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材料。

      上述研究結果以Phylogenomic Analyses of Nuclear Genes Reveal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BEP Clade and the Evidence of Positive Selection in Poaceae為題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并被學術編輯(Academic Editor) Axel Janke 博士給予了高度評價。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KSCX2-YW-N-06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90244)、NSFC-云南省聯合基金項目(U1136603)、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和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基金(2008PY065)的支持。


    竹亞科、稻亞科和早熟禾亞科的系統發育關系圖(PAUP, RAxML, MrBayes 和MP-EST 用來推斷了系統關系。水平線上方和下方分別代表基于蛋白質和核酸序列推斷出的支持率。)“*”代表支持率為PP=1.0或者BP=100。“#”代表所有支持全為1.0和100. 基于蛋白質超矩陣,MrBayes估計了各分支的長度。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葉綠體蛋白轉運馬達新功能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正常發育過程受到核基因組和葉綠體基因組在多個層次的協同調控。核質互作的分子機理是葉綠體生物發生的核心科學問題之一。光合膜蛋白復合體的反應中心亞基通常由葉綠體基因編碼,......

    遺傳發育所玉米籽粒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RNA編輯廣泛存在于植物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RNA編輯作為一種RNA轉錄后加工機制,對于調控基因表達具有重要意義。RNAC-U的編輯是胞嘧啶(C)經過脫氨轉變為尿嘧啶(U)的過程。在此過程中,PPR(......

    植物葉綠體蛋白,治療亨廷頓癥等蛋白質病的新希望

    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Aging期刊發表了題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

    Nature:柳振峰團隊發現葉綠體蛋白質傳送器的組裝原理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組,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研究發現葉綠體蛋白質傳送器的組裝原理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研究發現葉綠體蛋白質傳...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組,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研究發現葉綠體蛋白質傳送器的組裝原理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柳振峰課題組等發現葉綠體蛋白質傳送器的組裝原理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榕屬葉綠體基因組比較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葉綠體基因組因基因組小、突變率和重組率低的特點,被廣泛用于植物系統發育、分子進化、譜系地理學的研究。榕屬(Ficus)作為桑科的最大屬,且是熱帶雨林的關鍵物種,而其系統發育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

    科學家破解葉綠體“守門人”之謎

    11月21日,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閆湞實驗室在《細胞》雜志發表研究論文,揭開了葉綠體蛋白轉運之謎——蛋白進入葉綠體需要經過TOC-TIC復合物,如同穿過“工廠大門”,他們首次解析了TOC-TIC復合物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