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在吞噬物質的同時還會擁有一個吸積盤,其基本特征就是圍繞著黑洞視界的一個熾熱而扁平的環狀結構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星系中央一般都有大型黑洞存在,其中有很多黑洞都擁有被一圈厚厚的物質環繞,稱為“環面”。環面的存在讓整個黑洞看起來就像一個超大號的面包圈(因為黑洞本身不可見,所以能觀測到的只有環面)。長久以來,天文學家都認為,環面是由星系核心區域被攪勻的物質落入黑洞的引力阱形成的。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ALMA)是當今最強大的射電天文學觀測設備之一。根據它最新的觀測結果,針對黑洞環面的傳統的模型明顯太過簡單了。
NGC 1068是一個離我們4700萬光年遠的棒旋星系。研究人員在觀測它的中心黑洞附近區域時,利用ALMA追蹤到了物質云被不斷拋出黑洞。是這些被拋出的物質而非被吸入的物質在黑洞附近形成了環面。巴克內爾大學的天文學家Jack Gallimore說,如果把黑洞比作一個發動機的話,那么從扁平的塵埃盤中掉落到黑洞表面的物質就是燃料。那么和其它的發動機一樣,黑洞也會向外排放“尾氣”。
黑洞在吞噬物質的同時還會擁有一個吸積盤,其基本特征就是圍繞著黑洞視界的一個熾熱而扁平的環狀結構。吸積盤的最內部分會由于高溫向外釋放X射線以及紫外輻射。但是吸積盤的外圈則相對較冷,只能釋放紅外乃至毫米波段輻射。ALMA對后者非常敏感,使得我們能對NGC 1068的吸積盤的最外圈做跟蹤觀測。在跟蹤吸積盤的較冷區域內的冷一氧化碳分子云的過程中,Gallimore的團隊發現這些分子云會從吸積盤中逃逸出來。
由于分子云被加速盤中極熱的物質離子化,整個分子云會與黑洞的強磁場相互作用。最后分子云從吸積盤中被高速甩出,其速度甚至超過了吸積盤自身的旋轉速度。Gallimore表示,這些分子云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達到了“逃逸速度”。最后這些分子云會以圓錐狀從吸積盤兩側噴出。利用ALMA,我們得以第一次看見,這些氣體是從那些看不見的黑洞中噴出來,而不是被吸進去。
絕大多數的已知星系內部都有巨大黑洞,他們彼此間存在共生關系。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黑洞活動對整個星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甚至能影響恒星的生成速率。如今,有了諸如ALMA的觀測設備,我們得以看見星系同黑洞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黑洞對于星系中心區域的影響。
黑洞,究竟是怎樣神秘的存在?得益于一張張照片,人類對它的認知一步步具象化——2019年4月,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下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發布,震驚世界;3年后,由......
記者4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對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進行了多波段高頻次監測。他們發現,光學紫外光變曲線峰值之前出現了迄今為止最顯著的“鼓包”......
中新網合肥4月3日電(記者吳蘭)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對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進行了多波段高頻次監測,發現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現象。......
一顆小黑洞在更大黑洞吸積盤內飛越,導致大黑洞“打嗝”。圖片來源:MIT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打嗝”:一個巨型黑洞每8.5天會“打嗝”一次......
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打嗝”:一個巨型黑洞每8.5天會“打嗝”一次,噴出的“嗝”來自該黑洞的吸積盤。研究團隊指出,一個不斷穿越該黑洞吸積盤的較小黑洞可能是其“打嗝......
美國天文學家利用北雙子座望遠鏡的檔案數據,發現了迄今已知最重的超大質量黑洞對,兩者的“體重”為280億倍太陽質量。這一發現有助科學家厘清一個長期存在的未知之謎:為何在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并合事件很難發......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澳大利亞天文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距地球120億光年的類星體J0529-4351是宇宙中迄今已知最明亮的天體,其亮度是太陽亮度的500萬億倍。該天體由潛伏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91.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32.shtm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日前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國際合作組織發布了2018年4月拍攝的位于橢圓星系梅西耶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M87*)的新照片。本次拍攝所使用的望遠鏡陣列的性能,由于格陵蘭望遠鏡的參加以及數據記錄帶寬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