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5-01-02 09:49 原文鏈接: 曹臻院士:“事情開始有趣起來”

    回顧2024年,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簡稱“拉索”)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臻算了算,這一年,他在國內外作了20多場報告。

    每一次作報告前,他都會把“拉索”的最新研究進展加進演示文稿里。“我們2024年有很多成果,報告的內容在不斷更新,我們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曹臻笑著說,“講到年底的時候應該就是2024年報告中最好的了。”

    年初,曹臻講的是他們在天鵝座恒星形成區發現的一個巨型超高能伽馬射線泡狀結構,這是歷史上首次找到的能量高于1億億電子伏的宇宙線起源天體,也是迄今人們能夠認證的第一個超級宇宙線加速源。2024年2月26日,他們將成果發表在《科學通報》上,引發全球關注。

    “大家原本認為銀河系內的宇宙線有一個能量截斷,被稱為‘膝’,超出‘膝’的宇宙線應該是不會在銀河系里產生的。但‘拉索’在天鵝座的發現表明,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內加速出來的宇宙線遠遠超出了‘膝’,是原來沒有預期到的宇宙線加速源。”曹臻說。

    image.png

    由超級宇宙線加速器產生的超高能伽馬射線泡示意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

    年中,他在報告里加入了另一個新發現。2024年7月18日,“拉索”在銀河系中最大、最活躍的“恒星工廠”W51區域,發現第二個高能宇宙線加速源——超新星遺跡SNR W51C。

    “大家公認的、最傳統的宇宙線起源是超新星遺跡。W51也是之前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低能量宇宙線的產生源之一,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實驗中看到超新星遺跡發出高能量宇宙線,意義重大。我們發現,超新星遺跡這一類宇宙線加速源加速出的宇宙線的最高能量確實達不到‘膝’的位置。”曹臻說。

    到了下半年,曹臻作報告時比年初更加興奮。

    “事情開始有趣起來!我們腦海里的圖像越來越清晰!宇宙線的源根本不止一類,而是有很多類!”曹臻說。

    2024年10月11日,“拉索”團隊在國際物理學術信息平臺arXiv上公布了論文的預印本。他們研究發現,黑洞也是加速宇宙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源,而且有可能是很高能量的宇宙線加速源。

    10月底,曹臻又受邀前往美國參加高能宇宙線會議并作特邀報告。剛走進會場,他就聽見很多國外同行在談論“拉索”團隊剛發的論文。會場上,有人問曹臻:“你們看到的新奇現象,我們怎么沒有看到?”曹臻笑著說:“很簡單,因為你們的探測器‘眼睛’不夠亮,也就是靈敏度不夠。”

    2025年的學術會議上,曹臻的報告主題大概要換了。“這幾年,每一年我的報告主題都不一樣。2023年講伽馬暴,2024年講‘極端’宇宙線加速源,2025年該講‘黑洞’了。”曹臻說。

    他透露,2025年“拉索”團隊將產出更多成果。目前多篇論文已經進入審稿過程,團隊還將圍繞黑洞、超新星遺跡、星團等各類宇宙線加速源開展深入研究。

    “就像盲人摸象,我們先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但不知道那里是耳朵。現在我們逐漸看清了大象的樣子,再回去細致地觀察大象耳朵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曹臻說。

    相關文章

    陳清泉院士:電池壽命4年跟電廠壽命30年不匹配

    陳清泉院士:新能源電池壽命問題亟待解決,推動電動汽車與電網雙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作為電動汽車及智慧能源領域的專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專注于電動汽車的研究,致力于推動......

    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司徒塔特逝世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消息,諾貝爾獎化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學原兼職教授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JamesFraserStoddart),于2024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82歲......

    紀念侯祥麟、閔恩澤院士系列活動在京舉辦

    為深切緬懷我國石油化工科學家侯祥麟、閔恩澤院士,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12月27日,“讓創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侯祥麟、閔恩澤先生銅像揭幕儀式及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座談會”成功舉辦,近百位能源化工行業......

    曹臻院士:“事情開始有趣起來”

    回顧2024年,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簡稱“拉索”)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臻算了算,這一年,他在國內外作了20多場報告。每一次作報告前,他都會把“拉索”的最新研究進展加進演示文稿里。“我們2024......

    曹臻院士:“事情開始有趣起來”

    回顧2024年,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簡稱“拉索”)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臻算了算,這一年,他在國內外作了20多場報告。每一次作報告前,他都會把“拉索”的最新研究進展加進演示文稿里。“我們2024......

    有長期穩定的支持,才有后面的精彩故事

    初冬時節,珞珈山青磚黛瓦,疊翠流金。走進武漢大學校園東北角的實驗室,龐大的“薄膜生長缺陷跨時空尺度原位/實時監測與調控實驗裝置”(以下簡稱薄膜生長實驗裝置)正在高速運行。該裝置由“進樣腔”“高真空環形......

    何季麟:懷揣靶材報國夢的“稀有”院士

    捐贈儀式后,何季麟院士給師生帶來“材料人同上一堂愛國主義課”。學校供圖■我取得的獎勵來源于科技,也想把它反哺到科技領域。這些資金很微薄,希望盡微薄之力,獎勵優秀學子,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材料科學事業,......

    如何應對AI帶來的認知安全挑戰?黃殿中院士提出四點對策

    12月5日,2024第三屆北外灘網絡安全論壇在上海“世界會客廳”舉行。多位院士專家與會,共同探討網絡安全技術的最新進展、分享標桿案例與應用經驗,探索多層次、多維度合作機制,推動構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網絡......

    杜祥琬:三次轉換研究方向的“跨界院士”

    1993年,杜祥琬在核試驗場。1990年,杜祥琬(左)和王淦昌的合影。1993年,杜祥琬(前排左一)在庫爾勒國家試驗場。受訪者供圖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6號院,如今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物院”......

    新編《清貧的牡丹》首演,致敬王振義院士百歲壽辰

    11月30日,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振義院士百歲壽辰當天,新編原創大師劇《清貧的牡丹》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懿德樓三樓大禮堂首演。首演現場上海市副市長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王平,上海市教......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