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甫一爆出,迅速在科學界乃至公眾之中引起軒然大波。
任職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及其團隊首先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實現人類胚胎的體外受精,隨后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對受精卵的 CCR5 基因進行基因編輯。經過人為修飾后的嬰兒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
上百名中國學者聯合署名發表聲明譴責;南方科大則表示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干細胞分會發布聲明:堅決反對現階段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基因編輯臨床實驗;同時,深圳醫學倫理委已啟動對此事的倫理問題調查,國家衛健委要求依法依規處理,及時公開結果。
南方科技大學正式發表情況聲明: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賀建奎已停薪留職(相關報道: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刷屏 四大疑問何時厘清?)
今日,有媒體報道賀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道后,學校第一時間聯系賀建奎副教授了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我校形成如下意見:
一、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二、對于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于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范。
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范。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后公布相關信息。
南方科技大學
2018年11月26日
深圳衛計委:已啟動對“基因編輯嬰兒”倫理問題的調查
11月26日,有媒體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
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并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并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
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于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
2018年11月26日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并不了解情況
今天下午,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下午回應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否認該院和此事有關“這件事不屬實,我們沒有接受過相關信息,不知道這件事為什么會上熱搜,正在調查。”而至于賀建奎是否有掛靠深圳和美進行相關研究,深圳和美方面表示“不了解情況”。
網傳122位科學家發聯合申明
122位科學家11月26日在微博發布聯合聲明,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對于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聲明全文及科學家名單:
國家衛計委: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相關報道:國家發生 反對基因編輯)
2018年11月26日,有媒體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進行報道。我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并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干細胞分會發布聲明,堅決反對現階段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基因編輯臨床實驗。
中國對于涉及人類胚胎操作的科學研究有著詳細嚴格的規定和規范,如科技部和原衛生部2003年聯合下發的《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中就明確規定:“不得將獲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在2012年公布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中,中國政府也對于收集、保藏和利用人類遺傳資源過程中的知情同意等重大原則做了明確的規定。2017年科技部最新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辦法”中也明確將“涉及存在重大風險的人類基因編輯等基因工程的研究開發活動”列為高風險等級,要求各科研機構進行嚴格管理。中國基因編輯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近年來也多次召開研討會并達成廣泛共識,即:堅決反對現階段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基因編輯臨床實驗。
中國遺傳學會基因編輯研究分會
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干細胞生物學分會
2018年11月26日
賀建奎最新回應:“為了他們,我愿意接受指責”(相關報道:賀建奎最新回應:“為了他們,我愿意接受指責”)
正如你所見,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歧視更加深了病毒感染的破壞性。來自社會、工作、醫療等無所不在的歧視,讓馬先生和葛女士憂慮,他們無法接受孩子被卷入充滿恐懼的世界。
馬先生的一番話讓我理解了一些新的東西。一次基因手術可以拯救兒童免受如囊性纖維化或艾滋病毒等疾病對生命的威脅。不僅可以讓孩子在健康的生活中獲得平等的機會,而且還能為整個家庭帶來新希望。
我也是兩個女兒的爸爸,我想不出更美好的禮物:讓這些夫婦擁有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我想說,媒體曾報道首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的出生,當時一度有些爭議。
但四十年來,法規、社會道德與試管技術一同發展,并幫助800多萬兒童來到這個世界。試管技術切切實實給無數家庭帶來福祉。現在,我們的基因手術則是幫助少數家庭的新試管技術。
對于少數兒童,早期基因手術可能是治愈遺傳性疾病和預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我希望你能同情他們。馬先生家并不想要定制寶寶,他們只想讓孩子能預防疾病并且平平靜靜茁壯成長。最后我想強調,基因手術目前仍然是一種治療性技術。
我認為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不會通過基因手術去增強胎兒智商、改變頭發或眼睛的顏色。這都應該被禁止。我知道我的工作會有些爭議,但我相信這些家庭需要這個技術。
為了他們,我愿意接受指責。我們發布了一些更簡單的視頻,希望您能更多地了解我們的工作,更希望您能支持我們。您也可以訪問我們實驗室的網頁,如果您想寫信給露露和娜娜或者給我,請發郵件到這個電子郵箱HeJiankuiLab@gmail.com。
(綜合:南方科技大學官網、人民網、澎湃新聞、新華網等)
科技日報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瑞士蘇黎世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合團隊通過設計小而強大的TnpB蛋白開發出一種變體。該變體修飾DNA的效率提高了4.4倍,成為一種緊湊、有效的基因......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YonatanStelzer和AmosTanay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進展。他們發現了小鼠胚胎及胚外組織發育中BMP4表達的時序性差異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2024年9月18......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科學家攜手,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檢測技術,能在單次檢測中精準篩查出胚胎內所有已知的基因變異。與現有檢測方法相比,該技術更準確快捷,為那些有遺傳疾病的父母誕下健康寶寶......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科學家攜手,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檢測技術,能在單次檢測中精準篩查出胚胎內所有已知的基因變異。與現有檢測方法相比,該技術更準確快捷,為那些有遺傳......
蛋白質是生命體內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執行著多種關鍵功能。利用外源性獲取的蛋白質,可以在細胞及體內實現生物大分子的化學標記與功能調控,進而應用于生命機制的解析研究及疾病的靶向治療。然......
蛋白質是生命體內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執行著多種關鍵功能。利用外源性獲取的蛋白質,可以在細胞及體內實現生物大分子的化學標記與功能調控,進而應用于生命機制的解析研究及疾病的靶向治療。然......
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方英和田慧慧研究團隊在基于生物編輯技術的腦機接口增強技術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patiallyPreciseGeneticEngineeringattheElectr......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20名接受子宮移植手術的女性中,14例移植成功。移植成功的女性至少生下一個孩子,且嬰兒無先天性畸形。對于6個移植失敗案例,研究人員認為與外科手術的技巧有關。子宮移植的倫理和價格問題......
現實中,醫生通常會在術前為剖腹產女性患者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止手術部位出現感染。但有人擔心,如果藥物在臍帶被切斷之前通過臍帶到達嬰兒體內,這些抗生素是否會對新生兒及其腸道微生物群產生負面影響。近日,......
中新網合肥8月15日電(張俊寧珊)中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中國首株基因編輯高亮度夜晚自發光植物。該科研團隊負責人李仁漢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螢火蟲等生物發光基因植入到植物細胞,打造類似電影《阿凡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