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健康雜志《TOPSANTE》報道,有最新研究顯示:汽車尾氣排放的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而減少有關氣體的排放則會降低過早死亡的概率。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前發表于國際環境醫學雜志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創建無車城市可減少由于由環境污染而導致的過早死亡。據悉,全世界每年都會有超過40萬的人由于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數字占到全部過早死亡人數的八分之一。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馬爾默(Malm?)和于默奧( Ume? )計算并分析了一座人口達33萬的城市中二氧化氮和PM2.5的含量。研究結果表示減少各種汽車尾氣的排放可平均每立方米降低5.1ug氮氧化物的含量,可以每年減少2%~4%的提前死亡案例、6%的兒童哮喘、10%的兒童支氣管炎、4%的老年癡呆癥和11%的妊娠毒血癥。
參與此項研究的安娜?烏丹(Anna Oudin)表示:“歐洲空氣中顆粒物含量的限度就是在于保護當地居民,使他們遠離顆粒物過于集中分布帶來的風險,但是這也并不是一個十分絕對的標準,不能說低于這個限度就一定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她又補充道,“我們甚至在空氣中顆粒物含量低于歐盟限制水平的情況下看到了與歐盟同樣消極的結果”。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批準建設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集中驗收結果。依托山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建設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大氣環境監測裝備及溯源技術)”......
2023年9月6-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簡稱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大會同期設置了多個主題論壇以及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質譜學、光譜學、色譜......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便攜式聯機比對篩查技術規定(試行)》、《環境監測用57種臭氧前體揮發性有機物標準氣體比對抽測技術要求(試行)》、《環境監......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中東空氣污染中有90%以上的細顆粒物可能來自人類活動。這一研究結果挑戰了之前的一致看法,即天然氣溶膠(如沙漠塵)是空氣質......
我國現階段顆粒物監測方法采用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在顆粒物濃度較低、煙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此方法易造成監測結果不準確,主要原因是:(1)沉積在......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思金團隊通過多方合作在顆粒物的環境過程、毒理與轉化等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表于Small,NanoToday和NPGAsiaM......
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近日成功自主研制口罩防護效果檢測儀關鍵部件——顆粒物檢測儀,改變了該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可為生產企業降低至少25%的成本。浙江省計量院大氣計量創新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一臺看......
大氣重污染的成因來源與控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在春節和疫情管控期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過程的特征和規律,為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
近日在2019年歐洲心臟病學大會(ESC)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與體育鍛煉相比,20年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過早死亡的風險翻倍。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健康研究之一,目的是評估20多年來身體活動的......
上世紀80年代起,由汽車引起的大氣污染在日本主要城市逐漸受到關注。日本東京都市圈汽車保有量較高,最初,數量不斷增長的機動車帶來了嚴峻的污染問題。但經過幾十年的政策措施演進,東京地區機動車尾氣已經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