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聚焦中國”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中國在自然指數中所占的全球科研產出份額也由9%上升到16%。
自然指數表明,中國最具實力的學科領域為化學,中國所有的自然指數論文中有二分之一涉及化學。從2012年到2017年,中國在自然指數中的化學論文產出增長了84%,位列全球第二,居美國之后。在天文學和太空研究方面,中國已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論文產出國,也僅次于美國。本期增刊發表了一系列專題文章分析了中國在化學、植物生物學、天文學及太空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和納米科學這些優勢領域的科研表現和領先地位。
根據2015年到2017年的科研產出情況,本期增刊還列出自然指數中國十大科研機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南開大學和蘇州大學。
自然指數還顯示中國科研人員的國際科研合作在不斷增多,中國2015年到2017年的自然指數論文中有將近二分之一是國際科研合作的結果,這個比例與美國大致相同。這種國際科研合作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尤為普遍。
但是,增刊也顯示中國在科研質量和效率方面尚需持久的改善——雖然中國在自然指數中的總產出居第二位,但是如果以Dimensions數據庫中的總產出和研發支出總額分別為基準進行歸一化計算后衡量,中國在領先國家中的排名則不居于前列。
自然指數主編Catherine Armitage說:“中國的崛起書寫了本世紀的科學發展篇章。因此今年有消息說中國的科研論文產出在2016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并不令人意外。不過,盡管2012年以來中國在自然指數中的總產出增長了75%,但仍居第二位,距美國還有相當的距離,這表明中國在科研質量方面還需繼續前行。”
自然指數追蹤的是科研機構在全球82種高水準自然科學期刊上的論文發表情況,這些期刊由科研人員所組成的獨立小組評選出來,是他們最想用來發表自己最佳科研成果的期刊。
2020年,載入史冊的,已經很多很多。擠出一點點地方,給中國新被SCI數據庫收錄的期刊們吧:按例啰嗦幾句:1.大學顯然比科研院所和學協會多。由于按照專業建所建學協會的原因,科研院所和學協會,在擁有一兩......
2020年,沒有人猜到開頭就是一場大疫,生命以未曾預料的方式消逝,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疫情猶如戰場,需要科學家們的強力支援。醫生們在一線搶救危重病人,病毒學家解析病毒序列,公共衛生學者為疫情防控建......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大陸。他們分別是:朱永官朱永官,1967年8月出生于浙江桐鄉,......
8848.86米!12月8日,基于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最新雪面高程一經發布,旋即引起網友熱議。珠穆朗瑪峰有多高?提及此問,不少國人可能會下意識地直接說出“8848.1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制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采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余垃圾中的小龍蝦殼......
01、光刻機《這些“細節”讓中國難望頂級光刻機項背》制造芯片的光刻機,其精度決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覽上,中國生產的最好的光刻機,加工精度是90納米。這相當于2004年上市的奔騰四......
1、與意大利國家研究理事會合作交流項目批準項目名單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意大利國家研究理事會(CNR)的雙邊合作協議,雙方共同資助中國與意大利科研人員之間的合作交流項目。經過公開征集......
后疫情時代,實驗室全行業正處于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特殊時期,而“生物安全法”、“新版藥典管理法”等新政策法規的陸續落地后更將直接帶動實驗室企業產品研發迭代加速,持續創新已成為行業的新常態。“世界生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1月16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在上海拉開帷幕。默克展臺上精彩紛呈,展示著豐富的產品線,同時還有專業人員為用戶全程講解。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它們......
24日,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發展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兩千余名師生院友以及來自相關研究機構和兄弟高校的嘉賓等歡聚一堂。大會頒發了南京大學化學學科終身成就獎,啟動了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