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56.shtm
?
月球南極一直被視為建造月球基地的理想之地。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網站
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劉霞)智利科學家收集了有關月球南極5個隕石坑的水冰分布、傾斜角度和陽光照射的數據,并對其進行了排序,制訂出一份建造月球基地需要考量的參數清單,如冰水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潛在的能源,以及與地球的通信聯系等,挑選出了建造月球基地的最佳位置。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iScience》雜志。
最新研究確定建造月球基地的最佳位置為斯維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中選的一個獨特因素在于,與其他隕石坑相比,它易于進入。此處方圓5平方公里,擁有相對充足的水源,表面相對比較平坦,建造房屋和出行會更容易,附近的陰影區域也有更多冰和礦物質。而且,此處有部分區域終日被陽光籠罩,適合太陽能發電以及與地球通信。
月球南極一直被認為適合建造基地,因為大部分地區都有充足的光照;另外南極多隕石坑,很多是巨大的隕石坑,比較方便尋找水源。有科學家據此給出了在南極建造基地的候選地點:如位于南極邊緣火山口的馬拉珀特地塊或沙克爾頓火山口,但此處有多少冰和其他資源可用,仍是未知數。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最新研究雖囊括了大量相對較新的數據,但大部分數據來自遠程儀器,可能并不完全準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極地探索漫游者”月球車,將于明年著陸,應該會提供更多關于月球上水和二氧化碳等資源分布的信息。
家”去月球還有多遠 ■本報見習記者劉琦繼今年6月嫦娥六號帶回人類首份月背樣品后,國家航天局日前宣布,中國探月工程還將通過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兩次發射任務,為國際月球科研站打基礎。瞄準“2035......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約1935.3克來自月球背面的樣品安全返回。這是人類目前為止采集到的唯一一批來自月球背面的樣品,即將開放申請。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如果說,我們過去只認識......
今年6月,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順利完成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的壯舉,帶回了1935.3克珍貴樣品,這是迄今為止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獲得研究樣品。嫦娥六號月球樣品返回的時候,月壤是封裝在特制的、密封的......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9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胡浩、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楊孟飛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研究員李秋立團隊,從嫦娥五號帶回月壤樣本中找到3顆火山玻璃珠,證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可以追......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研究員李秋立、副研究員何雨旸與合作者,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中找到的3顆火山玻璃珠,證明月球上的巖漿活動可以追溯到1.2億年前。這一研究結果再次刷......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也是人類深空探索的第一站。近年來,月球極區撞擊坑的永久陰影區可能存在水冰分布的觀點,成為國際月球探測和研究的熱點。然而,由于地形遮擋,極區撞擊坑附近的空間環境比較復雜。一......
《自然》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科學家利用印度月船3號任務數據對月球南極高緯度地區的月壤進行的分析表明,這里存在古代巖漿洋的遺跡。維克拉姆登陸器著月點。圖片來源:《自然》2023年8月,印度的維克拉......
印度“月船3號”在月球高緯度地區進行“探礦”,其發回的數據分析表明:這里存在古代巖漿洋的遺跡,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8月21日23時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這是人類首次對月球南極高地......
NASA曾設想在月球上建造一條鐵路,利用漂浮機器人沿著柔性軌道運送材料。這幅藝術圖展示了NASA的“阿爾忒彌斯大本營”可能的樣子。本文圖片來源:NASA官網 近日,意大利科學家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