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十七大報告中,‘生態文明’這個詞用了兩次,一個小自然段,94個字。這次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這個詞出現了15次,用7個自然段進行論述,一共是1398個字。我統計得不一定準確,但這次黨代會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來加以強調、加以謀劃,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談到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十八大代表、貴陽市委書記李軍在貴州代表團發言時仍然難掩激動。他的話,是許多代表的共同感受。

      十八大代表、我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韓喜球欣喜地表示,“我最關注的就是科技和生態文明建設這兩方面的內容,正好報告中也強調了。”她對報告的內容特別有感觸。

      “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這對浙江來說特別重要。浙江的經濟比較發達,現在我們又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開發海洋資源,在這份報告中提到,要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優化空間利用格局,這正是我們海洋科技工作者關心和思考的。”韓喜球認為,浙江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環境,必須找到開發和保護的平衡點。

      提到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代表、大慶市委書記韓學鍵立馬來了精神頭。人們印象中的資源型城市,不少面臨生態危機和轉型變局,而大慶卻把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環保模范城市三大榮譽齊齊收入囊中,大慶從黑色文明到綠色文明的發展軌跡到底有何密碼?“生態不好的城市,一定不會是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韓學鍵說,在大慶,從政府領導班子到全體市民都有極強的生態保護意識,凡是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業,一律拒之門外,把生態環境當做城市最重要的財富來保護。

      而對以旅游產業為經濟支柱的三亞市來說,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已被當地政府當做綠色崛起的重要一環來抓。十八大代表、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最新完成的一項報告顯示:過去10年,在全國294個地級市中,三亞的城市成長速度位居第三。可以說,三亞在過去10年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而報告中對生態文明理念的強調更增強了我們發揚“極力爭取”的城市精神、謀求產業提升的信心。今后,三亞除了繼續推動旅游服務業外,還將重點培育金融、總部經濟、智慧產業等環境友好型產業,形成適度多元、高增長、低污染的產業體系。“我們將著力在城市發展和生態保護中找到平衡,保證經濟增長的持續性,三亞有條件、有義務在實現綠色崛起中奮力爭先,爭當排頭兵。”姜斯憲說。

      十八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副主席劉慧對報告大篇幅論述生態文明也十分興奮。她說,寧夏地處我國西北部,冬寒夏暖、干旱少雨,大陸性氣候表現十分典型。多年來,倚重資源和能源優勢發展起來的寧夏工業,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受金融危機影響,寧夏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積極進行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尤其是探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之路,絕不會為了追求發展破壞生態,堅持選商選資,堅決不要高耗能、高污染項目。“這幾年,寧夏的耕地、濕地多了,風速明顯降低了,沙塵暴明顯減少了,植被覆蓋率明顯提高。歡迎大家來看看不一樣的寧夏。”劉慧滿面笑容地向記者發出邀請。

      “報告堅定了我們打造美麗賀州的決心。”十八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委書記彭曉春認為,作為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應該努力追趕,謀求跨越,在這一過程中,更要把保護生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當做第一位的責任。

      西部地區把生態文明建設當做后發趕超的關鍵機遇,東部地區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尋找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再度騰飛的重要空間,而中部地區則把生態文明看做區域崛起的戰略支點。湖北、湖南的“兩型社會”試點,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

      “生態文明這些年都在提,但作為黨代會報告的重要內容,用一個章節體現,這是首次,是亮點。”十八大代表、湖南省環保廳廳長蔣益民表示,生態文明的理念不僅讓發展方式有了轉變,而且使發展的目的思路更為明晰。更讓蔣益民興奮的是,報告明確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有了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就不是夢。

      “建設生態文明,完全符合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眾的長遠根本利益。”十八大代表、浙江省政協代秘書長孫文友說,探索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理應成為大家的責任和共識。

      “報告中所指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讓我們感到無比振奮。”四川省眉山市委書記李靜代表說,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更是每一位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

    相關文章

    廣東省生態學會舉辦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論壇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廣東省生態學會主辦的“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論壇暨首個全國生態日專題座談會”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行。論壇上,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駱世明以《“生態日”的來路與去向》為題作特邀......

    中國科學院清原森林站“智慧”守護“地球之肺”

    被譽為“地球之肺”的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碳庫”資源。在全球氣候變化和“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如何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守護好、利用好森林資源,......

    如何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商務部:預計下半年消費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7月18日(星期二)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消費呈現穩步恢復態勢。昨天國家統計局已經發布了......

    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隆重開幕

    7月8日,以“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的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出席并作主旨講話。原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

    聚焦綠色低碳發展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幕

    7月8日上午,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聚焦綠色低碳發展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幕論壇為期2天,今年的主題為“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將舉辦開......

    多部門協調發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多部門密集發聲,重點聚焦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穩外貿,透露下一步宏觀政策動向,釋放穩增長、穩預期信號。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需求不足仍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最大......

    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對就業帶動作用會不斷增強,就業形勢將在總體穩定基礎上不斷改善切實把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

    賦能“新型研發”,服務科技創新

    6月29日,省委編辦聯合南京海關、省稅務局、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召開全省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現場會。向參會的約50家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宣講政策,蘇州等地編辦介紹培育發展新型研發......

    全國生態日正式設立

    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縣,首次提出“綠水青......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