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時候,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大氣層,研究發現,它大概每2.6秒自轉一次,速度比人們所知的任何小行星都要快。4月5日,相關成果發布于預印本服務器arXiv。
小行星2024 BX1撞擊大氣層前不久的軌跡,圖中亮度的變化由小行星的旋轉引起。圖片來源:L. Buzzi, Schiaparell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Italy (MPC 204)
這個名為2024 BX1的小行星寬度可能不超過1米,于1月21日進入地球大氣層,在德國柏林上空解體。一些碎片未被燒盡并被找到。這是一個罕見的追蹤小行星墜落的例子,來襲的巖石在撞擊地球前3個小時被發現了。
位于意大利的歐空局近地天體協調中心的Maxime Devogele和同事在小行星撞擊大氣層前拍下了它的照片。盡管它以每小時約5萬公里的速度移動,但它細長的形狀意味著旋轉引起的亮度變化在這些圖像中尤為突出。
這些亮度的變化對應于2.588秒的旋轉時間——大約每天旋轉3萬次。“這是我們觀察到的最快的自轉。”Devogele說。
小行星自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它們生命早期的碰撞。一般來說,大于1公里的太空巖石每2.2小時旋轉不超過一次,因為它們會分裂。但是像2024 BX1這樣較小的小行星可以承受更快的自轉,因為它們更緊湊。“它們有內部力量,所以旋轉得更快。”Devogele說。
測量像這樣的天體的旋轉對行星防御很有用,可以讓人們知道一顆小行星有多強大,以及它穿過地球大氣層的可能性有多大。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48550/arXiv.2404.04142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自然-物理學》的一項研究,核爆炸產生的X射線沖擊波足以保護地球免遭小行星的撞擊。此類實驗尚屬首次。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學家DawnGraninger表示,這項研究“為這一......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藝術圖)。圖片來源:《自然》網站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劉霞)6600萬年前,一個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這個龐然大物究竟來自何處一直是......
7月4日,湘潭大學舉辦“湘大星”命名發布會。該校曾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現和證認222顆熱亞矮星,其中一顆為目前已知的偏心率最大的寬距熱亞矮星雙星,遠超理論模型的預測值。“湘大星”命名發布儀式。王......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結果。(152830)Dinkine......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
今年早些時候,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大氣層,研究發現,它大概每2.6秒自轉一次,速度比人們所知的任何小行星都要快。4月5日,相關成果發布于預印本服務器arXiv。小行星2024BX1撞擊大氣層前不久的軌......
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現已退役的索菲亞平流層紅外天文臺(SOFIA)提供的數據,美國西南研究所科學家首次在兩顆小行星的表面探測到水分子。這一發現為揭示太陽系中水的分布提供了新線索。相關論文......
歐洲空間局正在部署一個任務,旨在調查美國宇航局(NASA)2022年撞擊的一顆小行星上到底發生了什么。該任務名為赫拉,將于今年10月發射并前往小行星Dimorphos。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