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
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包括ChatGPT和DeepSeek等聊天機器人,以及他們對這項技術各種潛在應用的看法。
結果表明,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科學研究和論文出版的關鍵工具。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在調查給出的20多項任務中,人工智能目前的表現優于人類,包括查閱大量文獻、總結研究結果、檢測寫作錯誤、檢查抄襲和組織引用。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預計,未來兩年,人工智能將在43個所示任務的34個中成為主流。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Sebastian Porsdam Mann探討了在研究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實用性和倫理問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這個問題的緊迫性。”他說,“盡管程度不同,但每個人都將受到影響,需要從現在開始解決它。”
“人們普遍認為,人工智能將重塑研究領域。”Wiley公司人工智能增長團隊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Josh Jarrett表示。
該公司對全球4946名研究人員進行了調查,其中27%是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Jarrett說,也許令人驚訝的是,結果表明“人們在日常工作中并沒有真正使用這些工具”。
第一波受訪者中只有45%表示,他們實際上使用了人工智能來幫助自己的研究,最常見的用途是翻譯、校對和編輯手稿。在這1043名受訪者中,有81%的人表示他們曾將OpenAI的ChatGPT用于個人或專業目的,只有1/3的人聽說過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如谷歌的Gemini和微軟的Copilot。
此外,不同國家和學科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例如,計算機科學家最有可能在他們的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有興趣擴大他們對人工智能的應用。約72%的人希望,在未來兩年內使用人工智能輔助論文,比如檢測寫作錯誤、檢查抄襲和組織引用。62%的人認為,人工智能在這些任務中的表現已經超過了人類。約67%的受訪者還表示,有興趣使用人工智能處理大量信息,比如幫助查閱文獻、處理數據。
早期職業研究人員在使用人工智能撰寫資助申請和尋找潛在合作者方面,表現出比資深研究人員更大的興趣。對此,Porsdam Mann表示:“因為有經驗和資歷的人更容易做到這兩點。使用人工智能將有助于消除這些差異。”
然而,研究人員不太相信人工智能在更復雜任務中的能力,例如識別文獻中的分歧、選擇向期刊投稿、推薦同行評議人員或建議相關引用。盡管64%的受訪者愿意在未來兩年內使用人工智能完成這些任務,但大多數人認為,人類在這些領域的表現仍優于人工智能。
盡管研究人員對人工智能工具的興趣日益濃厚,但調查表明,他們需要更多支持才能自信地使用它們。近2/3的受訪者表示,缺乏指導和培訓阻礙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還擔心使用這些工具的安全性。8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心人工智能的準確性、潛在偏見、隱私風險以及培訓缺乏透明度。
“我們認為出版商和其他機構有很大的義務給予幫助教育。”Jarrett說,當前的重點不是推薦某個具體工具,而是提供安全使用人工智能的一般性指導并分享最佳實踐。
調查顯示,大約70%的受訪者希望出版商就人工智能的可接受用途提供明確的指導方針,69%的受訪者認為出版商需要幫助他們避免錯誤和偏見。
“必須進行一些集中培訓。我們已經準備好學習,我們也想學習。”參與了這項調查的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營養學家Tejaswini Arunachala Murthy說。
市科技局關于預征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項目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落實2025年天津市科技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深入了解我市在“人工智能+”行動中的技術和產業優勢,現組織“人工智......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4日報道,來自英國斯旺西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以及智利的研究團隊,在人工智能(AI)技術的助力下,研制出一種新型自愈瀝青。這種瀝青無需人工干預可自行修復裂縫,為路面坑洞修復提供了一種新......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教授顧永建團隊在國際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頂級期刊《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匯刊》上在線發表關于量子門控循環神經網絡研究的最新成果。量子計算作為全球科技競爭的前沿領域,近年來備......
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
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綜合和規劃財務司關于開展2025年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科函〔2025〕3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
可解釋、可通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方法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可解釋、可通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方法重大研究計劃面向人工智能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人工智能的基礎科學問題為核心,發展人工智能新方法體系......
當地時間23日一場在線直播中,OpenAI團隊揭開了首個AI智能體Operator的神秘面紗。這一創新成果打破了傳統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限制,賦予了AI直接與圖形用戶界面交互的能力,就仿佛能像人類那樣使......
1月22日,由中國科學報社主辦的第十六屆創新發展論壇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本屆創新發展論壇主題為“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智領產業未來”,圍繞“生物制造錨定新坐標”“人工智能前沿探索與行業前瞻”“科技創新引領新......
人們常說,腦袋大的人更聰明,但近年來的化石發現顯示,腦容量小也可能很聰明。過去20年間,越來越多證據表明,一些腦容量小的人群與腦容量大的人群長期共存于地球,而且還有相當“先進”的行為。這些發現顛覆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