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8月1日表示,30年前挑選具有天賦的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學習生命科學如今成就顯著,并對國內學界產生五大積極影響。
李家洋是在張家界舉行的“華人生物學家協會第九屆雙年會”上作此表述。他說,這五大影響表現在:活躍科學思想、寬闊學術視野;帶來新技術;強化團隊合作精神;促進中外科學家的交流與培養;帶來新銳的科學文化。
據介紹,1982年至1989年間,400多名中國學生通過中國留學生計劃赴美留學,通過專業培訓和發展,目前在世界生命科學領域取得公認的成就。
李家洋對中新社記者說,這種成就是多方面,尤其在癌癥、蛋白質結構、植物抗病蟲害方面尤其顯著,先后有3人獲得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建康教授是參與此次年會200多名華人生物學家的代表之一,在國際上率先開展植物抗鹽分子機理研究以及植物抗旱、抗寒分子機理研究。他表示,眾多華人生物學家利用所學反饋國內,在國內開設實驗室或兼職,助推了國內生物學的發展。
“華人生物學家在短時間內能否取得特別重大的世界性突破,目前還很難說,但從長遠而言未必不可實現。”朱建康認為,雖然這批華人學家在世界生物學界享有聲譽,紛紛進入國外實驗室領導決策層、任職各種學術委員會要職,“但總的影響力還不夠,還須克服語言、文化差異等方面的瓶頸。”
今年4月以來,瑞娜·迪索薩(RenaD'Souza)一直處于帶薪休假狀態。她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牙科和顱面研究所(NIDCR)的所長。事實上,這是NIH第三次對她采取行動。去年,......
①“中科發”系列水稻成熟了。②團隊為東北稻區“精準設計”的不同品種大米。本報記者丁典/攝③“中科804”稻谷(上)和稻米。④2018年“中科804”五常示范片現場。⑤雙季早粳稻。馮麗妃/攝■本報記者馮......
華人科學家SeanLi長期扎根學術界,他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6年,后加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目前已任教18年。2004年,SeanLi初到澳大利亞時,他只有2萬澳元的啟動經費。而如今,他的團......
“只認第一作者,還怎么鼓勵合作?”“嚴格起來,有時候連共同一作都不算數。”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的上述觀點引起了科技界的熱烈討論。他認為,國內科研界目前通行的“三認三不認”的評價標準,讓科學家不愿......
國內科研界對研究成果有“三認三不認”的現象:所謂三認,即只認第一作者、只認第一作者單位、只認通訊作者;所謂三不認,即不認非第一作者、不認非第一作者單位、不認非通訊作者。無論科研人員評職稱、算業績,還是......
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動植物遺傳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遺傳操作工具。但在基因組編輯過程中,通常需要將外源載體導入生物體細胞內,在基因組編輯完成后,再篩選出不含外源成分的個體。目前,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
5月11日,美國司法部發布新聞稱,在上周五宣判了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美國埃默里大學終身教授、國家QIANREN特聘教授—李曉江一案。美方指控李曉江參與國內人才計劃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因而被判重罪,緩刑......
20多年前,耶魯大學藥理學教授Yung-ChiCheng提出了一個激進的想法:如果他能夠開發出治療乙肝、癌癥和艾滋病的古老中藥,那將會怎樣?如果他能設計出一種植物藥,讓傳統的癌癥治療方法更有效呢?以前......
治療性癌癥疫苗早在100年前就被開發出來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什么效果。在取得具體成果之前,必須克服兩大障礙。首先,由于腫瘤突變對每個患者都是獨特的,所以必須非常精確地靶向癌細胞抗原,這是很難做到的。......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多名生物學家在世界范圍內創立了公司,他們是:施一公2008年,他在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