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電子顯微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班在金屬所召開
材料電子顯微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郭可信電子顯微學與晶體學暑期班于7月11至15日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召開。來自十個國家和地區的42位學者應邀作了專題講座,國內外60余個研究機構的35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開幕式上,金屬所所長盧柯致開幕詞,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并向各位來賓及參會人員介紹了金屬所的概況以及郭可信先生對金屬所的貢獻。會議組織委員會主席馬秀良研究員依據翔實的歷史資料回顧了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各歷史階段金屬所電子顯微學的發展歷程及研究成果。
歷時5天的學術研討會分4個主題:像差矯正電子顯微學;電子晶體學與定量電子顯微學;原位電子顯微學;材料科學前沿問題和新的表征方法。每一個主題都由活躍在本領域前沿的國際知名學者做專題講座。此外,青年學者及研究生還以展版的形式展示了最新科研成果,并與報告人及參會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本次研討會自始至終學術報告精彩、討論熱烈、學術氛圍濃厚,與會的研究生普遍認為在與國際知名學者的直接交流中開闊了視野。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參觀了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及FEI、Hitachi、Gatan/KYC、JEOL等廠商的贊助。
郭可信暑期講習班旨在普及電子顯微技術、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及相關技術培訓。自2008年開始每年舉辦1次,其主題由“生物冰凍電鏡技術”和“材料電子顯微學”交替進行。首屆郭可信暑期講習班暨冰凍電鏡技術與結構生物學國際研討會于2008年7月在清華大學舉行;第二屆暑期班暨材料電子顯微學研討會于2009年7在鄭州大學舉行;第三屆暑期班暨冷凍電鏡三維分子成像國際研討會于2010年8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舉行。本次由金屬所主辦的暑期班為第四屆,主題為電子顯微學的最新進展以及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近年來參加暑期班人數逐年增多,在電子顯微學領域的影響力正日益顯現。
昨日從松山湖高新區獲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近日發布了材料科學重磅AI工具——MatChatAIAgent(即MatChatAI智能體),用戶可通過對話形式,輕松獲取知識庫中的材料科學內容和“靠譜”答案。......
近日召開的MDPI首屆材料學科峰會上宣布MDPI(中國)材料科學委員會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衛華出任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賈金鋒、馬於......
12月16日,晶泰科技與微軟中國宣布簽署一項戰略合作備忘錄,旨在利用人工智能(AI)、大模型、機器人實驗室等前沿技術開展合作,并積極探索這些技術在生物醫藥與材料科學領域的革新性應用,開創科研、教育及創......
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國務院關于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2016年以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培養了全國超過......
激光粒度儀通常用于各種領域的粒度分析,如制藥、食品、化工、材料科學等。激光粒度儀近年來市場增長率呈現持續強勁的增長勢頭。北美、歐洲地區激光粒度儀市場占有率最大。以下是2024年激光粒度儀市場占有率分析......
師昌緒(1920—2014)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高溫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蝕領域的開拓者。長期致力于材料科學研究,在高溫合金、合金鋼、金屬腐蝕與防護等研究領域取......
集成電路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石,而晶體管則是集成電路的基本單元。隨著晶體管尺寸的不斷縮小,其進一步發展的挑戰日益增多。因此,探索具有新工作原理的晶體管,已成為提升集成電路性能的關鍵。傳統晶體管主要依賴穩......
編譯|未玖Nature, 23May2024,VOL629,ISSUE8013《自然》2024年5月23日,第629卷,8013期天文學AstronomyThesolardynamobegi......
記者從6日舉辦的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開放十五周年學術論壇”上獲悉,自2009年5月6日首批7條線站正式對用戶開放以來,15年來,上海光源在線站建設、關鍵技術研發、方法學研究方面齊頭并進,......
2024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于10月17-21日(17日報到,21?離會)在東莞市會展國際大酒店召開。在新質生產力創新起主導作?的今天,顯微學?以振興電子顯微學事業發展為己任,瞄準國家重?需求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