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8-05 08:41 原文鏈接: 楊士中:四次“跨界”轉行,皆因國家所需

    每天,當一輛捷達轎車平穩停到重慶大學A區主教學樓前時,路過的師生們都知道,楊士中院士來上班了。

    從電機研究到計算機研發,再到人造衛星技術的突破,如今已86歲高齡的楊士中仍堅持每天工作,帶領團隊攻關空間太陽能電站關鍵技術。這輛陪伴他20多年的老捷達轎車,已是師生們眼中熟悉的風景。

    在主教學樓旁,一棟圓形的二層小樓即將竣工。樓頂上安裝了楊士中院士團隊驗證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的設備。

    “空間太陽能電站發電效率比地球高十幾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滿足人類清潔能源的需要。”楊士中解釋道,地球上水電、火電等資源有限,而當下太陽能的利用率也不高,因為太陽能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衰減了很多。但在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太空中,太陽能卻非常充裕。

    能否在太空中建立一個太陽能電站,將空間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通過無線能量傳輸方式傳到地面的電力系統?楊士中告訴記者:“這不是科幻,英美等國早已開始研究,我們不能落后于人。”

    2013年,楊士中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巖院士聯名建議,加強我國空間太陽能電站關鍵技術攻關。這10年間,針對解決空間太陽能電站遠距離無線傳輸難題的科研探索,楊士中一刻都沒有停止。他帶領團隊對微波功率傳輸技術進行研究,提出“分散—獨立—匯聚”方案,助力中國領先完成驗證進入工程化階段。

    其實,研究空間太陽能電站已經是楊士中的第四次“跨界”。懷揣“科技報國”的理想,在楊士中的科研生涯中,他頻繁地“跨界”,生動詮釋著“國家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錚錚誓言。

    楊士中的第一次“跨界”是在20世紀60年代。1960年4月,他入職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面對國家發展計算機工業的需要,楊士中毫不猶豫地從電機轉行到計算機研發領域。他先后參與了功勛計算機——109計算機的研發,還研制出晶體管雷達數據處理計算機,并于1965年負責籌建了西南地區第一個晶體管電路實驗室。

    由于在計算機領域的突出表現,楊士中又開始了第二次“跨界”轉行——成為國家人造衛星的首批研發人員。他發明的重心頻率理論,解決了相干通信及精密跟蹤系統中頻率截獲問題,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和穩定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他牽頭攻關的“衛星傳輸型CCD電視遙感技術”,榮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楊士中的第三次“跨界”轉行是在1985年,那年他回到母校重慶大學任教。在此后30多年的教學研究生涯中,他熱衷于將自己的科研經歷和學生們分享,并教導大家要勤學業、愛國家,盡自己之所能滿足國家之所需。

    為了鼓勵支持重慶大學測控與微波功率傳輸學科發展,不講究吃穿、一生儉樸的楊士中,在2023年向學校先期捐贈50萬元,設立“楊士中院士科教發展基金”。他說:“只要是踏踏實實做科研、搞創新,滿足國家所需的事,都支持!”

    人物簡介楊士中,重慶人,1937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通信、測控與遙感信息傳輸專家。他在衛星通信、遙感、飛行器測控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6項。

     


    相關文章

    重慶大學有了AI輔導員

    記者1月2日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人工智能輔導員“潤欣”日前全面上線。這是全國思政領域率先建成使用的“大模型+跨業務系統融合”的多智能體人工智能輔導員。它能準確理解并快速響應用戶的復雜提問,還能從龐大的......

    預計11月采購重慶大學預算近2500萬進行設備更新

    為滿足各類實驗教學需求,以新增實驗儀器設備“倒逼”實驗教學改革創新,同時完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實驗教學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更好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重慶大學于近期公布多項政府采購意向,包含多個教......

    重慶大學劉漢龍院士團隊:用微生物修復巖土文物

    當微生物遇上石刻文物會如何?自然環境中,細菌、真菌、藻類及地衣等微生物會對石刻文物造成腐蝕和侵害;在科研人員的手中,微生物卻成為修復石刻文物的“小能手”。近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

    楊士中:四次“跨界”轉行,皆因國家所需

    每天,當一輛捷達轎車平穩停到重慶大學A區主教學樓前時,路過的師生們都知道,楊士中院士來上班了。從電機研究到計算機研發,再到人造衛星技術的突破,如今已86歲高齡的楊士中仍堅持每天工作,帶領團隊攻關空間太......

    楊士中:四次“跨界”轉行,皆因國家所需

    每天,當一輛捷達轎車平穩停到重慶大學A區主教學樓前時,路過的師生們都知道,楊士中院士來上班了。從電機研究到計算機研發,再到人造衛星技術的突破,如今已86歲高齡的楊士中仍堅持每天工作,帶領團隊攻關空間太......

    楊士中:四次“跨界”轉行,皆因國家所需

    每天,當一輛捷達轎車平穩停到重慶大學A區主教學樓前時,路過的師生們都知道,楊士中院士來上班了。從電機研究到計算機研發,再到人造衛星技術的突破,如今已86歲高齡的楊士中仍堅持每天工作,帶領團隊攻關空間太......

    邁向卓越醫學之路:重慶大學新校區建設規劃全面啟動

    2024年7月15日上午,重慶大學醫學學科規劃與新校區建設咨詢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院長舒紅兵,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李景虹,中國工程院院士、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

    重慶大學校長寄語畢業生:不斷重塑更好的自己

    中新網重慶6月28日電(記者鐘旖)“臨別之際,我希望大家將超越的智慧裝入行囊,清晰認知自己、積極擁抱世界、持續拼搏奮進,敢于挑戰,勇于超越,不斷重塑更好的自己,創造更加絢麗多彩的人生。”28日,在重慶......

    重慶大學深入實施“頭部企業”工程

    中新網重慶6月23日電(記者鐘旖周毅)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22日獲悉,從2021年起,重慶大學啟動實施“頭部企業”工程,三年來,已與國家電網、中國商飛、國家能源集團等28家“頭部企業......

    饒勁松任重慶大學副校長

    近日,重慶大學網站現任領導一欄更新顯示,饒勁松已任重慶大學副校長。饒勁松,男,漢族,1980年1月生,湖北天門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重慶大學副校長。2004年9月參加工作,曾......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