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03 08:49 原文鏈接: 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該發現構成了描述表觀基因組的新框架

    荷蘭科學家在果蠅細胞中發現五種主要染色質類型

      轉錄活性常染色質與受阻遏異染色質的染色質傳統分類曾是一個有用的模型,但它應該進行升級,以適應人們日益增加的有關染色質功能域的知識。一項在果蠅中對與蛋白質有關的53種染色質進行的大規模綜合性全基因組分析表明,染色質有五種主要類型;這些可以構成描述表觀基因組的新框架。

      阿姆斯特丹市荷蘭癌癥研究所的Guillaume J. Filion和同事從染色質蛋白質組中選擇了一組寬泛的蛋白質,并利用DamID方法在一個胚胎果蠅細胞株中繪制了它們的基因組位置。在這項技術中,每種感興趣的蛋白質都被混合了DNA腺嘌呤甲基轉移酶(Dam),它利用一個甲基腺嘌呤足跡標記了蛋白質—DNA的相互作用位點。研究人員隨后利用一種數據驅動的計算分類策略在整個基因組中鑒別出了周期性的、完全不同的蛋白質組合。基因組區域——長度從1kb變化到100多kb——通過它們的蛋白質信號而分成了5個清晰的類別,并且研究人員給每一個類別賦予了一個有顏色的名字。

      綠色類和藍色類染色質與兩種之前定義的受阻遏異染色質類型相一致:“典型的”異染色質包括異染色質蛋白質1(HP1)、(綠染色質)和多梳組(PcG)關聯染色質(藍色染色質)。利用染色質免疫沉淀反應,Filion等人還發現組蛋白在綠色和藍色區域改變了,這與這些異染色質亞型之前的認知相匹配。

      引人注目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受阻遏異染色質的最豐富的形式——覆蓋了48%的基因組并且能夠形成大的區域(>100 kb)——是一種新類型(被命名為黑色)。盡管黑色染色質域相對基因貧乏——它們包含了大于4000個基因,Filion等人發現這些基因沒有或只有非常有限的轉錄活性。插入黑色區域的報道轉基因通常都是受阻遏的,這意味著黑色染色質的活性抑制了轉錄。在胚胎細胞的沉默黑色區域中的基因在一些其他的組織中也有表達,因此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形式的染色質或許與發育調控有關,至少是部分相關。

      DamID數據的分類同時表明,常染色質包含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黃色和紅色染色質都含有蛋白質和組蛋白改變——這是轉錄活性區域的特點——并產生大量的mRNA,但是紅色染色質攜帶了幾種對于這種染色質而言是獨一無二的調節蛋白質,包括核小體改造Brahma。同樣,盡管是類似水平的轉錄,組蛋白H3在賴氨酸36上的三甲基化——這之前被描述為轉錄延伸的一種普遍的標記——被高度富集于黃色區域中的基因,但在紅色染色質中卻沒有。有趣的是,活性染色質的這兩種形式可能反映了不同基因類型的完全不同的調控機制:黃色染色質中的基因具有占優的廣泛表達,并具有基本的細胞功能,然而紅色染色質區域中的基因則更加特殊。研究人員在最近出版的《細胞》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指出,與染色質有關的蛋白質被廣泛保存于物種中,因此很可能這種分類將廣泛適用。新區域類型的更多研究將為染色質如何幫助控制基因表達提供一個更微妙的觀點。

    相關文章

    生物最后的共同祖先生活在42億年前

    不同微生物的基因組指向了一個初級免疫系統的早期進化所有生物共有的最后一個祖先是一種生活在42億年前的微生物,其基因組相當龐大,編碼約2600種蛋白質,以氫氣和二氧化碳為食,并擁有一個抵御病毒入侵的基本......

    清華大學藥學院學者開發基于蛋白質語言模型的結構與功能預測方法

    研究背景隨著計算生物學的快速發展,我們正處于一個由數據驅動的生物信息學新時代。蛋白質,作為生命活動的執行者,其結構和功能預測一直是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尤其是蛋白質語言......

    “蠶姑娘”性染色體基因組密碼破解

    7月8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教授代方銀團隊首次獲得了家蠶W染色體完整基因組序列,并揭示了鱗翅目昆蟲W染色體起源與進化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期刊《科學進展》。家蠶性別的決定機制一直受到科學......

    發展生命科學新質生產力引領蛋白質科學創新

    提到生命科學,大多數人會想到“基因”。然而,隨著基因組學的飛速進展,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逐漸發現了決定基因在細胞內功能的必要性。在“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科學城,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

    Evosep在ASMS2024會議上發布了顛覆性的蛋白質組學創新

    Evosep在2024年ASMS會議上發布了可擴展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的突破性創新。這些創新突顯了Evosep致力于增強蛋白質組學作為工具箱的效率和可訪問性,特別是針對加速藥物發現過程和將轉化研究與基于......

    全球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發布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全球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發布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葉下珠科藥用植物基因組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葉下珠科藥用植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揭示了多次雜交與多倍化事件共同塑造了葉下珠科復雜的物種形成歷史。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學雜志》(ThePlantJournal)。葉下珠科......

    蛋白質組學驅動精準醫學加速發展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2024年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創建蛋白質組學體系”成為本年度入選的3項重要醫學成就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西湖大學教授管坤良(開展相關研究......

    “阿爾法折疊3”來了,極大提升對蛋白質—分子結構的預測能力

    阿爾法折疊3通過準確預測蛋白質、DNA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改變對生物世界和藥物發現的理解。圖片來源:深度思維/IsomorphicLabs《自然》8日報道了結構生物學最新進展——阿爾法折疊3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