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酸酶對水產動物生長性能的影響
植酸酶具有水解抗營養因子植酸的生理功能,從而能提高水產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率,進而促進水產動物的生長發育,提高其生產性能。陳京華等(2010)在每千克豆粕組牙鲆飼料中添加1,000IU植酸酶, 結果表明,牙鲆的特定生長率、飼料效率、蛋白質效率和氮貯積率與魚粉對照組相比較,沒有出現顯著差異(P>0.05);與不添加植酸酶的豆粕組相比較,在含豆粕飼料中添加1,000IU/kg飼料的植酸酶顯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長率(P<0.01)、氮貯積率(P<0.05)和磷貯積率(P<0.01),但飼料效率和蛋白質效率沒有顯著變化(P>0.05)。黃可等(2011)通過預處理方式分別在斑點叉尾鮰基礎飼料中添加300、500、1,000、1,500U/kg的植酸酶,制成試驗飼料進行飼喂,試驗持續90d。結果表明:植酸酶預處理飼料顯著增加魚體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和蛋白質效率,降低飼料系數(P<0.05),且上述指標均以1,000U/kg組試驗魚表現最好。馬恒甲等(2011)在全植物蛋白草魚基礎飼料中,分別添加500~2,500 U/Kg的植酸酶,通過60d的飼喂試驗,結果表明,當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000U/kg時,草魚的飼料系數顯著降低,蛋白質效率得到顯著提高。李嬪等(2012)在異育銀鯽基礎日糧基礎上用1,000U/kg耐高溫植酸酶分別替代基礎日糧中0.3和0.6個百分點的磷酸二氫鈣,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試驗1組魚增重率提高了3.28(P>0.05),試驗2組異育銀鯽的肥滿度顯著提高(P<0.05)。孟祥科等(2013)在紅鰭東方鲀日糧中用豆粕替代30%魚粉蛋白基礎上設4個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1,000、1,500、2,000U/kg),研究結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后,試驗組幼魚的生長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植酸酶≥1,000U/kg時,幼魚的終末體質量、特定生長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餌料系數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周理紅等(2013)在草魚飼料中以500 U/kg的中性植酸酶替代飼料中25%(P25組)、50%(P50組)和75%(P75組)的磷酸二氫鈣,飼養草魚9周后,與對照組相比,各替代組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和飼料利用率除P75組外都無顯著差異,成活率也均無顯著差異。
2、植酸酶對水產動物飼料利用率的影響
黃可等(2011)研究結果報道,植酸酶預處理飼料還可以顯著提高飼料中磷的表觀消化率及魚體椎骨磷含量,飼料中磷的表觀消化率隨植酸酶添加濃度的增加而提高,且1,000U/kg和1,500U/kg組顯著高于其他試驗組(P<0.05),魚體椎骨磷含量以1,000U/kg組為最高,顯著高于300和500U/kg組(P<0.05), 但與1,500U/kg組差異不顯著(P>0.05)。劉行彪等(2012)在斑點叉尾鮰基礎飼料中以Ca(H2 PO4)2提供外源無機磷,同時添加不同濃度植酸酶(300~2,000 U/kg)進行養殖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添加1,000~2,000 U/kg植酸酶能有效改善斑點叉尾鲴生長性能,有利于營養物質在魚體中的沉積,促進骨骼礦化。以特定生長率為響應指標,植酸酶最佳添加量為1,435U/kg等效于添加了0.37%的有效磷;以椎骨磷為響應指標,植酸酶最佳添加量為1,226U/kg等效于添加了0.33%的有效磷。周金敏等(2012)研究表明,用植酸酶替代30%的磷酸二氫鈣或者用400 g/t的植酸酶替代45%的磷酸二氫鈣,可以顯著提高斑點叉尾鲴對飼料干物質的表觀消化率,且各組的總磷消化率相比對照組提高了7.95%~16.71%。付錦鋒(2012)研究表明,在尼羅羅非魚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對蛋白質和能量利用均有顯著提高,磷的利用率也顯著提高,但受添加水平和植酸酶源的影響不完全相同。另外,添加植酸酶組尼羅羅非魚鱗片和骨骼中礦物質的含量得到顯著升高。孟祥科等(2013)研究表明,植酸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紅鰭東方鲀幼魚對干物質的消化率,但不明顯(P>0.05),添加1000U/kg植酸酶時,幼魚的蛋白質表觀消化率達到最高,而添加1,000U/kg、1,500 U/kg植酸酶時,能顯著提高幼魚的脂肪消化率(P<0.05),同時添加植酸酶后,幼魚的磷消化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周理紅等(2013)在草魚飼料中用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氫鈣后,替代組的草魚堿性磷酸酶、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活性顯著性升高,各替代組除P25(25%被替代)組外其余組草魚血鈣顯著性升高,血磷也有上升趨勢。
3、植酸酶對水產動物機體成分的影響
黃可等(2011)通過預處理方式在斑點叉尾鲴飼料中添加植酸酶,與對照組相比,各試驗組全魚粗蛋白質、粗灰分、鈣、磷含量顯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顯著降低(P<0.05)。馬恒甲(2011)研究報道,在全植物蛋白草魚基礎飼料中,當植酸酶添加水平大于1000 U/Kg時魚體粗脂肪含量有所降低,而植酸酶添加水平為1,000U/kg時,其肌肉粗脂肪含量顯著提高,同時添加植酸酶后魚體、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有一定提高,且植酸酶添加水平為1,250U/Kg時,肌肉和脊椎骨中的磷含量顯著提高。付錦鋒(2012)研究表明,植酸酶的添加對尼羅羅非魚魚體組成均有顯著影響,尤其是與負對照組相比對鈣和磷的含量有影響。周理紅等(2013)研究還發現,各替代組與對照組相比,草魚全魚粗蛋白略上升,且P25(25%被替代)組粗脂肪顯著性降低。
4、植酸酶對水產動物氮、磷排泄的影響
植酸酶能提高水產動物對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從而可降低其糞便中氮、磷的排泄量,減少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污染。陳京華等(2010)研究表明,在牙鲆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后,顯著降低了牙鲆氮排放率(P<0.05)和磷排放率(P<0.01)。黃可等(2011)研究還報道,植酸酶預處理飼料可降低斑點叉尾鮰單位增重磷排放量(P<0.05),且單位增重磷排放量與植酸酶添加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呈顯著的負相關(P<0.05),但1,000和1,500U/kg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楊雨虹等(2011)在斑點叉尾鮰基礎飼料中添加300~2,000U/kg的植酸酶,進行90d的生長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氨氮、總磷和單位增重糞磷排泄量均有下降趨勢,與對照組相比,添加1,500~2,000U/kg植酸酶的試驗組上述指標均顯著降低(P<0.05)。周金敏等(2012)研究表明,在斑點叉尾鲴飼料中用植酸酶替代部分磷酸二氫鈣后,魚體糞磷排出量有隨磷酸二氫鈣替代量增加而降低的趨勢,各替代組的糞磷排出量和水中總磷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5、植酸酶對水產動物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孟祥科等(2013)研究還報道,在紅鰭東方鲀日糧中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其幼魚腸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力。華雪銘等(2013)在草魚和新吉富羅非魚全植物性飼料中添加植酸酶,結果表明,植酸酶對無胃魚草魚和有胃魚羅非魚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相比較而言,植酸酶對羅非魚的應用效果較明顯,低劑量就能顯著提高其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P<0.05)。當植酸酶添加量達到1,000U/kg時,草魚和羅非魚淀粉酶及蛋白酶比活力均達到峰值,此時,羅非魚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與陽性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而草魚肝胰臟蛋白酶比活力顯著高于陽性對照組(P<0.05)。植酸酶添加量為2,000U/kg實驗組,羅非魚淀粉酶和蛋白酶比活力與1,000U/kg植酸酶實驗組無顯著差異(P>0.05),但草魚肝胰臟蛋白酶比活力顯著低于1,000U/kg植酸酶實驗組(P<0.05)。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化酶智造”團隊取得關鍵技術突破。該團隊創新方法,通過反向設計化學合成路線和建立突變體酶庫,實現甾體C7位的選擇性羥基化,大幅簡化合成......
羅漢果苷是一類來自藥用植物羅漢果(Siraitiagrosvenorii)的三萜皂苷類次生代謝產物,具有高甜度低熱量等特點,在食品添加劑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其中羅漢果苷V(M5)和賽門苷I(S......
粗提的β-葡萄糖苷酶可采用硫酸銨沉淀或用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沉淀等方法初步分離。β-葡萄糖苷酶的進一步純化,往往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逐步分離。目前分離β-葡萄糖苷酶的方法較多,其中離子交換柱層......
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因此,一切對蛋白質活性有影響的因素都影響酶的活性。酶與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溫度、pH值、酶液濃度、底物濃度、酶的激活劑或抑制劑等許多因素的影響。(一)溫度大曲和麩曲的酶活性,在低溫干......
美國杜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方法,可擴大CRISPR技術的覆蓋范圍。最初的CRISPR系統只能靶向人類基因組的12.5%,而新方法使CRISPR技術能夠準確靶向幾乎所有人類基因,使人們通過......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名為PUCH的酶,它對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們基因組中的傳播至關重要。這一發現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我們的身體如何識別和對抗內部威脅(如基因組寄生蟲)和外部威脅(如病毒和細菌)。德國美......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特定的酶如何在使前列腺癌變得更具侵襲性和更難治療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他們發現這種在身體的許多細胞中含量豐富的稱為轉谷氨酰胺酶2(transg......
代謝工程和合成生物學工具有潛力馴化微生物細胞工廠,這些工廠能夠有效生產大量化學品和材料,包括大宗和特種化學品、生物燃料、聚合物和藥物。所需產物的微生物生產可以通過在微生物底盤細胞中異源表達特定酶或整個......
德國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一種具有同化特性的原型亞硫酸鹽還原酶,通過這種特殊的酶,產甲烷微生物可將對其有害的亞硫酸鹽轉化成生長所需的硫化物。該研究提供了對進化的新見解,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
結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類重大慢性傳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2020年全球有近990萬新發TB患者,并有約15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