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頭部接觸較鈍物體或間接暴力所致,不伴有頭皮或顱骨損傷,或雖有頭皮、顱骨損傷,但腦膜完整,無腦脊液漏。
一、腦震蕩
表現為一過性的腦功能障礙,主要癥狀是受傷當時立即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可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常為數秒或數分鐘,一般不超過半小時。清醒后大多不能回憶受傷當時乃至傷前一段時間內的情況,稱為逆行性遺忘。較重者在意識障礙期間可有皮膚蒼白、出汗、血壓下降、心動徐緩、呼吸淺慢、肌張力降低、各生理反射遲鈍或消失等表現,但隨著章識的恢復很快趨于正常。此后可能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嘔吐等癥狀,短期內可自行好轉。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腦脊液梭查無紅細胞,CT檢查顱內無異常發現。
二、彌漫性軸索損傷
主要表現為受傷當時立即出現的昏迷時間較長。迷原因主要是廣泛的軸索損害,使皮層與皮層下中樞失去聯系。若累及腦干,病人可有一側或雙側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或同向凝視等。神志好轉后,可因繼發腦水腫而再次昏迷,CT掃描可見大腦皮質與髓質交界處、胼胝體、腦干、內囊區域或三腦室周圍有多個點狀或小片狀出血灶;MRI能提高小出血灶的檢出率。
三、腦挫裂傷
臨床表現
1.意識障礙 受傷當時立即出現。意識障礙的程度和持續時間與腦挫裂傷的程度、范圍直接相關,絕大多數在半小時以上,重癥者可長期持續昏迷。少數范圍局限的腦挫裂傷,如果不存在慣性力所致的彌散性腦損傷,可不出現早期意識障礙。
2.局灶癥狀與體征 受傷當時立即出現與傷灶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或體征,如運動區損傷出現錐體束征、肢體抽搐或偏癱,語言中樞損傷出現失語等。發生于“啞區”的損傷,則無局灶癥狀或體征出現。
3.頭痛與惡心嘔吐 可能與顱內壓增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有關,后者尚可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檢查有紅血球等表現。
4.顱內壓增高與腦疝 為繼發腦水腫或顱內血腫所致,使早期的意識障礙或癱瘓程度有所加重,或意識好轉、清醒后又變為模糊,同時有直壓升高、心率減慢、瞳孔不等大以及錐體束征等表現。CT檢查:不僅可了解腦挫裂傷的具體部位、范圍(傷灶表現為低密度區內有散在 的點、片狀高密度出血灶影)及周圍踏水腫的程度(低密度影范圍),還可了解腦室受壓及中線結構移位等情況。
四、原發性腦干損傷
主要表現為受傷當時立即昏迷,昏迷程度較深,持續時間較長。其昏迷原因與腦干網狀結構受 損、上行激活系統功能障礙有關。瞳孔不等、極度縮小或大小多變,對光反應無常;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視;出現病理反射、肌張力增高、中樞性癱瘓等錐體束征以及去大腦強直等。累及廷髓時,則出現嚴重的呼吸循環功能紊亂。MRI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了解偽灶具體部位和范圍。
下丘腦損傷
常與彌散性腦損傷并存。主要表現為受傷早期的意識或睡眠障礙、高熱或低溫、尿崩癥、水與電解質紊亂、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以及急性肺水腫等。這些表現如出現在傷后晚期,則為繼發性腦損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