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2-21 19:42 原文鏈接: 歐盟碳排放交易遭多方反對被指爭話語權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你排放,我收錢。根據2008年11月,歐盟議會和歐盟委員會通過的新法案,從明年1月1號,也就是10天后開始,所有在歐盟機場起降的航班都將開始實行排放交易。法案通過后不久,美國航空運輸協會及美國三大航空公司對此提出訴訟,而就在今天,歐洲法庭將對訴訟做出裁決。

      國際航空業被歐盟強制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

      歐盟出臺法案將國際航空業強制納入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被不少航空公司批評為“強征買路費”。明年,航空公司排放量的97%會被作為排放總量指標,航空公司大約能獲得85%的免費排放額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費的比重會越來越大。此舉涉及歐盟以外2000多家外國航空公司,激起公憤。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干事比西尼亞尼認為,歐盟向歐洲境外的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稅的做法既不合情也不合法。

      比西尼亞尼:我們確實需要減排,我們正在采取措施,但是征收碳排稅本身是違法的,他違反了《芝加哥公約》,你怎么能對發生在本土以外的事情征稅呢?這不僅違法也不合常理。你能想象嗎,從北京飛往布魯塞爾的航班,需要飛越很多國家,卻最終要向歐盟繳稅,每一位乘客需要多花兩到三百元人民幣,所以我們反對這個稅。

      美國明確表示反對 專家:或發揮作用

      歐洲法院今天將對美國航空運輸協會的訴訟作出裁決,但是就在宣判前幾天,美國政府對歐盟釋放出空前壓力――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與美國交通部長雷?拉胡德16號聯名簽署一封信,遞交給包括歐盟主席巴羅佐在內的多位歐盟官員,明確指出,歐盟在碳排放問題上不要“走錯路”,不要使自己被孤立。

      中國現代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問題專家劉明禮認為,美國施加的壓力很有可能發揮作用發揮作用。

      劉明禮:這項協議表面上看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但背后看實際上是一個不公平的競爭,是歐盟在經濟持續疲軟的困難的處境下,采取的一種保護措施。雖然從表面上看它有一定的道理,有利于減少碳排放,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公平的,它和現有的一些法律一些國際條約有相違背的地方。美國就以美歐雙方簽訂的開放兩個協議為基礎,認為歐盟采取碳排放措施違反了三條協議向歐洲法院起訴。雖然表面看它是個技術問題,但實際上政治因素占相當大的比重。

      天價過路費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

      據測算,我國國營、私營及港澳共33家航空公司單在2012年便至少需要為碳排放法案支付8億元人民幣,而這一數字還將隨著中歐之間航班量的增加而增加。

      無論美國能否贏得今天的對歐盟訴訟,天價過路費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影響顯然都更大。早在今年5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就聲明不承認歐盟碳排放交易法案,并對其合理性提出質疑。

      中航協副秘書長柴海波:它這個體系并不是一種直接的減排手段,沒有對節能減排產生直接和實際的效果,而是單方面建立的一種以節能減排名義實施的具有金融性質的制度設計,只能是阻礙和抑制發展中國家的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另外,它的實施范圍超越了歐洲的管轄權,違反了國際法并觸犯了國家的主權。法令實施的對象是顛倒的,他沒有針對飛機和發動機制造商來采取任何措施,而是直接從航空運輸企業下手,減排沒有直接從源頭抓起。

      歐盟被指以環保為借口爭奪全球話語權

      一個保護環境、不鼓勵排放的法令為什么會遭到如此廣泛的反對?中國民航干部管理學院副教授鄒建軍指出,歐盟碳排放交易法令本質上是在以環保為借口爭奪全球話語權。

      鄒建軍:這種交易制度說小一點就是在貿易方面形成一種新的制衡手段,迫使我們加入他這種綠色技術的對外出口。他所說的清潔能源的產品會包括很多,相應的它的飛機的技術、航空器的制造技術,它都可能要求提出相應的交換,也就是說我們可能為此支付昂貴的費用。(記者 沈靜文)

    相關文章

    中國碳衛星可觀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凈碳通量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發布

    7月26日,全球碳盤點衛星遙感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發布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編寫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報告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評......

    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7億噸

    7月12日,時值第11個“全國低碳日”,由生態環境部和陜西省政府主辦的“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西安舉辦。活動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表示,我國建立起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

    創立BigLCA耦合大數據的生命周期先進評價方法

    中國是碳排放大國,但是由于在碳核算相關方法等方面基礎研究起步較晚,一直在國際上缺少話語權,不利于保護我國合法發展權益和企業國際競爭力,中國亟需探索建立符合國情更先進的方法論和標準。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

    隆基聯合沙漠郵局打造零碳主題郵局

    “到2030年,我國碳排放會增加到140~145億噸,如果構建以低碳產業為主導的產業調整,上述數值估計能夠降低8.1億噸左右。”5月31日,在北京隆基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

    新型負碳環保水泥

    鑒于生物炭能從空氣中吸收其重量23%的二氧化碳,在一項概念驗證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在普通水泥中注入環保生物炭,得到了一種新型負碳環保水泥,且其強度與普通水泥相當。這一研究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

    研究稱冰蓋融化將使南極深海環流急劇放緩

    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全球碳排放維持在當前水平,南極冰蓋融化將導致南極深海環流在30年內放慢40%,并使深海溫度上升,對海洋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由于密度較大而下沉......

    科學家試圖減少研究帶來的碳排放

    2019年和2020年澳大利亞前所未有的野火讓人記憶猶新。而對于貝克心臟病與糖尿病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家MichaelInouye來說,正是隨著氣候變暖更有可能發生的讓其實驗室關閉的野火,促使他開始關注碳......

    中國已成為全球首個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了92%。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

    415比0美眾議院要求將中國列為發達國家!

    援引觀察者網消息,據俄媒發布的報道稱,美國國會眾議院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份名為《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據悉,該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需要“爭取”讓中美同在的國際組織,不再承認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