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大學生科院,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E3 ligase WWP2 negatively regulates TLR3-mediat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 by targeting TRIF for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的文章,通過多方面研究,發現了一種含WW結構域的E3泛素蛋白連接酶:WWP2能通過靶向TRIF的泛素化和降解過程,負調控 TLR3介導的天然免疫和炎癥應答作用。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為王延軼博士,其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曾任武漢大學講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宿主抗感染免疫應答機制。先后主持或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等多項課題。已在Molecular Cell、PNAS、Cell Research等國際知名刊物發表SCI論文多篇。
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一個廣泛存在于昆蟲、脊椎動物和植物中序列高度保守而古老的家族,它們在天然免疫中可發揮重要的抗感染免疫功能,并與免疫耐受、特異性抗感染免疫,因此參與許多疾病的發病過程,除此之外TLRs與傳染病、腫瘤、心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等都有著密切關系。它亦是研究和開發新藥的一個新的靶點,故受到國際醫學生物學廣泛關注。
研究表明,TLR3識別病毒雙鏈RNA的過程,能觸發轉錄因子NF-κB和干擾素調節因子3的激活,從而誘導I型干擾素和促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而干擾素TIR結構域銜接蛋白( 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TRIF)則是TLR3介導的信號途徑中必需的銜接蛋白。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靶向TRIF的TLR3介導天然免疫應答作用。
研究人員通過生化純化實驗,發現含WW結構域的E3泛素蛋白連接酶2(E3 ubiquitin ligase WW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WWP2)是一種TRIF相關蛋白,能介導K48相關的TRIF泛素化和降解(TLR3激活后)。
如果WWP2過量表達,就會抑制TLR3介導的NF-κB和干擾素調節因子3的激活,而敲除WWP2則會獲得相反的結果。研究人員還利用Wwp2基因缺陷型小鼠,進一步分析了Wwp2在天然免疫應答中的作用。結果他們得到了一致的結果。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WWP2能通過靶向TRIF的泛素化和降解過程,負調控TLR3介導的天然免疫和炎癥應答作用。
作者簡介:
王延軼,博士,研究員。先后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 School of Medicine)、武漢大學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武漢大學講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宿主抗感染免疫應答機制。先后主持或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等多項課題。已在Molecular Cell、PNAS、Cell Research等國際知名刊物發表SCI論文13篇。代表性論文:PNAS (2010) 107:815-820;Molecular Cell (2005) 19:727-740;PNAS (2011) 108:19341-19346。
作為人體內至關重要的免疫檢查點,PD-1/L1通路實在會受到太多調控因素的影響,上到遺傳和突變、下到腸道微生物,還有細胞內外形形色色的各種因子,好像誰都能來插一腳,那表觀遺傳當然也少不了[1]。近期在......
補體膜攻擊復合體(MACs,membraneattackcomplexes)的內化在內皮細胞中能組裝NLRP3炎性小體,并促進IL-β介導的機體組織炎癥。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Commu......
西班牙科學家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衰老》雜志上刊發論文稱,IL-17蛋白是導致皮膚老化的關鍵因素,其參與和衰老相關的各種活動,阻斷這種蛋白的功能可減緩與皮膚老化相關的各種癥狀的出現。這一發現為治療某......
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LaurenceZitvogel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一種由微生物群調節的檢查點引導免疫抑制性腸道T細胞進入腫瘤。2023年6月9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這一成果。通過誘導回......
西班牙科學家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衰老》雜志上刊發論文稱,IL-17蛋白是導致皮膚老化的關鍵因素,其參與和衰老相關的各種活動,阻斷這種蛋白的功能可減緩與皮膚老化相關的各種癥狀的出現。這一發現為治療某......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21號染色體上的干擾素受體(IFNR)基因簇的三個拷貝可能和唐氏綜合征的一些性狀有關。今后仍需開......
5月25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腫瘤心臟病亞專科、第十七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腫瘤心臟病學論壇”、上海《中國臨床醫學》雜志社、上海健盟醫學科技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二期復旦中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
過繼T細胞轉移(adoptiveT-celltransfer,ACT)療法是頗具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但對實體瘤效果欠佳,亟需通過學科交叉來發展針對實體瘤增效的新理念和新技術。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
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病毒的一個早期突變(D614G)可能通過改變尖峰蛋白的形狀,提高病毒適應人類宿主的能力,從而促成了它的快速傳播。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為下一代疫苗和抗病毒藥......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小膠質細胞(大腦的免疫細胞)的一個子集在早期大腦發育、認知和記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這一發現讓我們對這些細胞的工作方式有了更好的了解,并可能為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療法鋪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