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兒科學》(Pediatrics)雜志報道了來自布朗大學Warren Alpert醫學院教授、婦嬰醫院布朗中心主任Barry M. Lester博士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我們發現,孕產婦護理可以改變嬰兒應激生理反應相關基因活性,特別是調控激素皮質醇(cortisol)的釋放。”
Lester博士和同事們觀察了40多名足月健康嬰兒與其母親的互動,其中一半在五個月前都是母乳喂養,另一半沒有。在母嬰交互過程中,測量嬰兒唾液中的皮質醇和調節糖皮質激素受體基因(參與代謝、發育和免疫應答)的DNA甲基化。
表明,母乳喂養與嬰兒DNA甲基化減少以及皮質醇應激反應降低有關。換句話說,母乳喂養導致了嬰兒的表觀遺傳學改善,這些嬰兒比沒有得到母乳喂養的嬰兒較不容易有壓力。
美國匹茲堡大學、匹茲堡兒童醫院和中國清華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發現,母乳中的抗體對于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必要的。NEC是一種能致命的腸道細菌疾病。相關論文6月17日刊登于《自然—醫學》。......
9月《兒科學》(Pediatrics)雜志報道了來自布朗大學WarrenAlpert醫學院教授、婦嬰醫院布朗中心主任BarryM.Lester博士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我們發現,孕產婦護理可以改變嬰兒應......
9月《兒科學》(Pediatrics)雜志報道了來自布朗大學WarrenAlpert醫學院教授、婦嬰醫院布朗中心主任BarryM.Lester博士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我們發現,孕產婦護理可以改變嬰兒應......
9月《兒科學》(Pediatrics)雜志報道了來自布朗大學WarrenAlpert醫學院教授、婦嬰醫院布朗中心主任BarryM.Lester博士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我們發現,孕產婦護理可以改變嬰兒應......
8月1日至7日是第27個“世界母乳喂養周”,為響應其“母乳哺育:生命之根”的主題。7月31日,中國營養學會攜手達能紐迪希亞在北京舉辦了母乳喂養研究發布會暨母乳喂養倡導論壇。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
從公共衛生角度出發,母乳喂養對母子而言均可帶來收益。過去二十年內,雙相障礙及精神分裂癥等重性精神障礙女性患者的生育案例越來越多,這也提出了一個關鍵的臨床問題:針對這一人群,如何權衡母乳喂養的收益和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志·小兒科》11月13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母乳喂養的孩子長大后出現濕疹的風險較低。歐美研究人員對白俄羅斯一項大型母乳喂養跟蹤研究招募的1.3萬多名兒童分析發現,純母乳喂養至少3個月的......
新一期美國《兒科》雜志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母乳喂養兩個月,嬰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風險能降低約一半。這種益處不只適用于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也同樣適用于混合喂養的嬰兒。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對8項大型......
英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新媽媽們在進行母乳喂養的同時吃花生可以幫助孩子預防過敏,這是表明兒童應早些接觸堅果的最新證據。據英國《每日電訊報》9月26日報道,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假如母親在斷奶之前就吃堅......
一份新的報告發現,母乳喂養有助于保護婦女免受乳腺癌的侵害。在美國癌癥研究所(AICR)分析的18項研究中,13名發現母乳喂養乳腺癌的風險每五個月下降2%。該報告更新了全球乳腺癌科學,也發現母乳喂養的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