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1月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國家體育館開幕。本次大會的官方口號是“我在乎”。分析人士指出,面對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性,光“在乎”遠遠不夠。
國際輿論認為,華沙大會或無重大突破,但是這場“過渡性”大會有助于促使明年利馬大會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后年巴黎大會才有望簽署新協議。本次大會成功與否,取決于發達國家能否加大減排力度并切實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承諾。
主辦國存爭議
時隔5年,煤炭大國波蘭再次舉辦聯合國氣候大會。作為歐洲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之一,波蘭電力行業對煤炭依賴度高達90%,相較于許多歐洲國家來說,似乎一直缺乏低碳減排的決心和行動。
大會開幕前夜,綠色和平組織的環保志愿者在當地多個燃煤電廠用7種語言播放投影,強調化石燃料已導致空氣污染、洪水暴雨等難以逆轉的氣候災難。
近年來波蘭開始逐步推進能源多樣化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不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波蘭將繼續保持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些國際環保組織因此懷疑波蘭主辦此次氣候大會的誠意。
雪上加霜的是,氣候大會期間,波蘭政府還計劃舉辦一場高級別的煤炭行業大會,主要議題是探討煤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在外界看來,這顯然與氣候大會“格格不入”,甚至有人指責波蘭政府“別有居心”,畢竟每逢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煤炭和石油等行業便會盡可能保持低調。
本屆大會主席、波蘭環境部長科羅萊茨在開幕式上承諾加強談判的透明原則,確保各國充分參與,致力于推動談判取得進展。分析人士認為,波蘭能否切實履行主辦國職責,還需在未來兩周內繼續觀察。
減排迫在眉睫
本次大會召開前夕,菲律賓中部遭受超強臺風“海燕”襲擊,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開幕第一天,菲律賓談判團一名代表在發言時痛哭流涕,提出他將在會議期間自愿絕食,直到大會達成有效成果。
不可否認的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極端天氣災害已經到了十分緊迫的地步。正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在開幕式上所說,氣候問題上不存在對立面,或者全盤皆輸,或者全盤皆贏,全球必須攜手共同尋求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本次大會的官方口號是“我在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全人類對氣候問題的迫切關注。然而,要想真正緩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就需要各國在拿出“在乎”態度的同時,展現出彌合分歧、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擔當。
根據《公約》的核心原則――“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發達國家應當對工業革命以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承擔主要責任,許多國際組織也呼吁發達國家制定并落實更明確的減排目標。
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歐美發達國家的政治家們對經濟問題的關注遠遠超過環境氣候問題。美國早已退出《京都議定書》,華沙大會上的初步表態也是無意加大減排力度;歐盟一度是全球氣候領袖,由于受到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減排熱情與成效已不及當年。
然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最新報告顯示,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超過95%,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有增無減,全球將面臨難以想象的災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本次大會前發布的報告也顯示,如果全球不加大減排力度,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將很難實現。
以落實為目標
許多國家代表團和國際組織都提出,希望本次大會以落實為主要目標,特別是落實有關資金、技術、減緩、適應、透明度等決議。
菲格雷斯強調,本次大會應當集中討論氣候基金問題和發展中國家遭受損失損害的補償機制問題,但兩者都將是極為艱難的談判。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在大會上代表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礎四國”發言時說,發達國家應該首先主動承擔起歷史排放責任,盡快落實對發展中國家作出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承諾。
根據之前的決議,發達國家應在2010年至2012年出資300億美元作為綠色氣候基金的快速啟動資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間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但目前許多資金尚未真正到位。
蘇偉說,發達國家的資金問題將是衡量本次大會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他同時承諾,今后一旦達成全球氣候新協議,中國必定參與其中。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大會能否在第二周的高級別會議階段取得實質性成果,甚至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最新分水嶺,還要拭目以待。
英國《自然》雜志8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模型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物種種群破壞,最早或在這個10年內發生,并且會是“驟然”發生。但大規模、快速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則有可能降低生態組合遭遇突然性破壞的幾率......
緩解全球氣候變化,需要清潔能源和有效清除大氣中的碳。近日,由自然保護協會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將土壤在全球森林、濕地、農業和草原上的碳減排潛力匯總在一起,計算出全球土壤在......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研究項目指南一、項目背景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
2月19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吉星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皇家科學院、德國不萊梅大學合作,在《科學進展》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題為《藍藻的固碳表型可塑性將促進其在高CO2環境下的爆發......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賀金生教授課題組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植被生長格局的影響機制。賀金生介紹,近50年來,青藏高原經歷著兩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溫過程以及顯著的降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盟總部舉行頒獎儀式,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等三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圖片來源于網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9年10月22......
“感謝世界各地的醫務工作者,特別是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10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向抗疫一線的醫......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5日發布的消息,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及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三家聯合國機構負責人在羅馬共同表示支持中國,支持和支援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亞洲中部干旱區全新世氣候呈現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對濕潤的變化特征,存在顯著不同于季風區的氣候變化“西風模態”。但最新研究發現,亞洲中部干旱區不同海拔區的森林動態特征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性。考慮到植被......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反映了全人類對于強化減排、控制氣溫上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然而,由于這項會議遵循“協商一致”的議事原則,許多重要議題一直久拖未決。12月2日-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