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1-29 09:42 原文鏈接: 氣象專家詳解大范圍雪災:與拉尼娜事件有關

    氣溫偏低和降水偏大是造成災害天氣的原因
     
    記者:1月10日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出現建國以來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矯梅燕說,這是我國氣象記錄上少見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屬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李維京(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對。從總體上看,這次罕見的雨雪、冰凍天氣,具有范圍廣、強度大、持續久、災害重4個特點。氣溫偏低和降水偏大是造成本次災害天氣的原因,但在不同地區,兩者的影響是不同的。
     
    記者:其他國家也受到像我國這樣的影響嗎?
     
    李維京:此次惡劣天氣在世界范圍內都產生了影響。今年以來,亞洲、北美等地都受到了寒流和暴風雪的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相繼出現暴雪嚴寒天氣。西亞、中亞及南亞國家陸續遭受寒流襲擊。伊拉克首都出現了一百年以來所未見的降雪。阿富汗一些地區積雪竟然達到200厘米!與世界范圍的寒流和暴風雪災害相比,我國的寒流和暴風雪還未達到那么嚴重的程度。
     
    記者:既然這次異常天氣現象是全球范圍存在的,是不是與全球變暖有關系?
     
    李維京:去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這與全球氣候變暖關系密切。理論上說,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暖冬和冷夏。而今年拉尼娜現象比較強,屬于中等以上的強度。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相反,會導致冷冬和暖夏。我們對這個冬天的預測是“前冬暖,后冬冷”,事實與此是基本相符的。
     
    “一冷一熱一潮濕”,三大氣流、多種原因直接促成天氣異常
     
    記者:雨雪、冰凍如此肆虐的主要原因何在?
     
    董文杰(國家氣候中心主任、研究員):這主要與大氣環流異常及“拉尼娜事件”有關;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強度明顯增加。1月以來,北半球歐亞地區高緯冷空氣不斷分裂南下,但是較強副熱帶系統阻擋著南下的冷空氣,使得冷暖空氣交匯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形成從黃河流域到江南北部區域的雨雪天氣。
     
    記者:您認為雨雪天氣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正在發生的“拉尼娜事件”有關,但東太平洋與我國距離遙遠,拉尼娜如何影響我國?
     
    董文杰: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圣女”的意思,與意為“圣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拉尼娜是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海水表層溫度低于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2007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并持續至今,形成“拉尼娜事件”。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此次“拉尼娜事件”將至少持續到2008年夏季之前,強度達到中等或者偏強。統計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發生的當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緯度大氣環流的經向度將可能加強,即冷空氣活動頻繁,易造成我國北方和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長江以北地區降水偏多。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春季階段性低溫可能對我國中東部地區造成較大影響。
     
    記者:您認為拉尼娜在這次天氣災害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李維京:今年我國部分地區遭受異常天氣,直接原因可以歸結為“一冷一熱一濕”。而拉尼娜則是與此相關的深層原因。
     
    拉尼娜有利于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氣壓減弱,位置較常年偏東,這樣就有利于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這是其一。其二,一般冬季影響我國的寒潮有東、中、西三條路徑。今年1月份的寒潮主要是從西部侵入我國的。今年冬季,在烏拉爾山地區有一個高壓脊,脊前有利于一路南下影響我國。這股寒流先入新疆,再沿河西走廊一路往東南方向而來。其三,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南側的“南支槽”比較活躍,有利于從孟加拉灣和印度洋而來的暖濕氣流到達我國南方地區,為強降雪天氣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來源。
     
    我們知道,降水、降雪都是發生在冷暖氣流交匯的地方,孟加拉灣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帶來的豐富水汽與西北路徑侵襲我國的冷空氣先后在我國中部和南部地區交匯,產生了嚴重的強降雪和降雨過程。同時冷空氣造成了嚴重的低溫冷害。
     
    記者:我們能夠準確預測到此類異常天氣嗎?
     
    李維京:大氣環流內部變化莫測,其中的非可控因素是造成天氣預報失誤的主要原因。氣候系統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也就是說,一個參數的改變,將導致結果的巨大變化,產生“蝴蝶效應”。影響中國冬季氣候的主要原因是相當復雜的,拉尼娜現象僅僅是影響因子之一。
     
    應對異常天氣要加強部門聯動,地區協調,促進氣象信息傳好“最后一棒”
     
    記者:應對異常天氣,部門之間如何有效聯動值得關注。
     
    李維京:針對這次災害性低溫強降雪災害天氣,中國氣象局加強部門聯動。1月25日上午8時38分和27日上午8時35分,中國氣象局分別發布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三級和二級應急響應命令。同時注意加強與公安、交通、民政、供電、通信、民航、安全監管等部門的聯系,主動提供預報預警信息。我們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絡和協調。各地氣象部門上下聯動,及時相互通報最新監測和預報預警信息。按應急預案規定做好實時監測、加密觀測、滾動預報工作,加大了預報服務材料的報送頻次。
     
    對這次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和省(區、市)氣象局都做到提前預報預警和及時服務,為政府指導防災救災和群眾出行、生活提供氣象服務信息。
     
    記者:準確預報是一方面,天氣信息能否傳好“最后一棒”,順利到達公眾手中,也非常重要。
     
    李維京: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在災害性天氣發生之前及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各級氣象臺站通過和短信、12121電話、網站、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及時向社會公眾和防災減災責任人發布預報預警和實況監測信息。
     
    手機短信在這次災情預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據初步統計,安徽省氣象部門在1月11—21日發布各類預警信號547次,手機短信1800多萬人次;湖南在14—23日發布預警信息281次,手機短信2502萬人次;河南手機短信免費發送達到了3393萬人次。

    相關文章

    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鄭小童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提出,風驅動的海洋環流變化對熱帶太平洋變暖空間結構具有重要貢獻。這項新觀點發表于《自然-通訊》。......

    中國自主研發設計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訂單落地

    據“浦東發布”,日前,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1400TEU無艙蓋集裝箱船獲得來自比利時船東CMB.TECH的訂單。該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其成功簽約標志著全球航運業在清潔能源領域又取得了重要......

    開利集團收購菲斯曼氣候解決方案業務板塊

    2024年1月2日,開利全球公司于當天宣布完成對菲斯曼集團旗下菲斯曼氣候解決方案業務板塊的收購。此次交易是開利集團投資組合轉型的又一重要步驟,進一步鞏固了開利在智能氣候和能源解決方案領域的全球杰出供應......

    新進展!森林凋落物產量影響氣候變化

    森林凋落物作為森林生產力與整體功能的重要指征,不僅是森林土壤有機質形成的重要來源,也是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途徑,因此凋落物一直是森林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區域水......

    美加聯合成立美國—加拿大氣候適應性西部互聯電網中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出資聯合成立了美國—加拿大氣候適應性西部互聯電網中心,旨在增強電網抵御山火和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該中心由美國猶他大學和加......

    美加聯合成立美國—加拿大氣候適應性西部互聯電網中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出資聯合成立了美國—加拿大氣候適應性西部互聯電網中心,旨在增強電網抵御山火和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該中心由美國猶他大學和加......

    2023年打破了氣候紀錄,但1.5°C的底線在哪里?終于有外國專家替中國伸冤!

    導讀“我們需要展示國際社會能夠傳遞并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保持1.5°C在可觸及的范圍內。”COP28主席蘇丹·阿爾·賈比爾,2023年10月30日。在1.5°C之前,曾有2°C。1995年,政府間氣候......

    2023或成人類有史以來最熱年,25個氣候臨界點接踵而至

    氣候的臨界點比你想象的更近。我們的新報告警告存在災難性風險作者:詹姆斯·戴克(JamesDyke)和大衛·阿姆斯特朗·麥凱(DavidArmstrongMcKay)地球系統的一些部分被確定為具有臨界點......

    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影響有哪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個不同地點的相機陷阱的數據分析顯示,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該論......

    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空間大地測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帶領的衛星導航與遙感研究團隊,開展了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的空間大地測量研究,綜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