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需要展示國際社會能夠傳遞并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保持1.5°C在可觸及的范圍內。” COP28主席蘇丹·阿爾·賈比爾,2023年10月30日。
在1.5°C之前,曾有2°C。1995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預測隨著二氧化碳翻倍,氣溫將上升2.5°C。二十年后,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大約200個國家同意將氣溫升溫限制在1.5°C。
然而,有一個問題。極少數決策者或普通公眾真正理解1.5°C意味著什么,達到它的時間表和條件,以及不同升溫情景之間的區別。為了澄清這一點,巴黎協定的各方轉向了IPCC。
2018年10月發布的報告首次概述了額外的1.5度升溫的風險。雖然1.5°C并不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它肯定比2度的替代方案要好。因此,1.5°C成為了各種團體的共同呼聲,從格里塔到發展中國家,都強調了迫切需要立即采取氣候行動。
但令人費解的是,巴黎協定缺乏一種正式一致的方式來定義全球變暖的當前水平。它甚至沒有明確和明確地定義‘溫度增加’。沒有共識的度量標準,確定何時達到1.5°C水平變得困難,可能在氣候行動最緊迫的時候引起分心和延遲。
自上述蘇丹·阿爾·賈比爾的話以來,從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到歐洲議會的外交官和政策制定者一再重復同樣的言辭。然而,所有他們的呼吁都掩蓋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根據各數據集對2023年關于前工業條件的估計溫度升高從1.29°C(NOAA)和1.35°C(NASA)到1.46°C(Copernicus)和1.53°C(Berkeley Earth)。數據選擇和填補觀測之間的方法影響了溫度的最終結果。
從技術上講,1.5°C還沒有死。但有一點是清楚的:2023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非常接近違反巴黎協定中確定的1.5°C閾值并觸發所有不可逆轉的級聯臨界點。
現在,全球需要就1.5°C的閾值真正站在何處達成共識。首先,重要的是要了解,在單一年度內超越1.5°C的閾值并不等同于違反巴黎協定中的1.5°C升溫限制,該協定是指“長期的人為誘導的變暖”,不包括年度溫度波動。
由懷疑論者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全球溫度的不規則上升。自然的起伏,受到厄爾尼諾和火山活動等事件的影響,覆蓋了長期的人為誘導變暖趨勢。例如,全球平均溫度在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和2023年曾短暫上升了1.5°C或更多。
根據巴黎協定,這些短暫的溫暖時段不符合違反1.5°C限制的條件,即使像2023年這樣炙熱的一年也不會觸發違反規定。世界氣象組織(WMO)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溫度超過1.5°C的可能性為66%,但這可能是一種暫時的異常。
過去的九年,從2015年到2023年,被列為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2023年發生的溫暖厄爾尼諾事件的出現,預計將在2024年達到峰值,加劇了這一趨勢。
全球核心和地區影響氣候臨界要素的全球變暖閾值估計。(來源:超過1.5°C的全球變暖可能觸發多個氣候臨界點) 那么,我們如何確定是否已經跨越了關鍵的1.5°C標志?
最新的IPCC評估報告AR6根據1850–1900年平均值的20年預測平均值,定義了1.5°C標志和其他全球變暖水平。根據這一定義,距離越過閾值十年后,1.5°C的升溫將得到確認。
如果當前的升溫軌跡持續下去,IPCC的預測表明,1.5°C將在2030年左右越過,加減一個十年,形式上的確認將在2040年左右進行。真的?
我們需要緊急達成共識,建立一個迅速確定全球變暖當前水平的度量標準。數百萬人的生命岌岌可危。一旦定義,這個度量標準應該在巴黎協定框架內得到正式采納,與已建立的IPCC實踐保持一致,從而迅速確認1.5°C的閾值。
已經有幾種這樣的方法在使用中。減少延誤是強制性的。因為這個時期將被一系列十字路口標志著。其中許多已經積壓。
1.5 °C在現實生活中 ...
從三月開始,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條件迅速過渡,正在形成一場強烈的厄爾尼諾事件。從那時起,月度溫度記錄的模式已經成為趨勢。在2023年8月20日,北極的溫度在零度以上停留了一天以上,表明潛熱臨界點已經達到,海冰融化不能再吸收更多的熱量。九月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月份,每個溫度數據集都趨于一個共同的預測:2023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極端高溫影響了世界各地,包括我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家鄉。高溫對健康有影響,并與增加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關。舉個例子,在六月和七月的墨西哥發生的熱浪造成至少167人死亡。顯然,不僅僅是人類受到影響:九月下旬,亞馬遜河水位每天下降30厘米兩周,導致100多只河豚死亡。
無前例的事件甚至無法描述加拿大的山火季節,全國燒毀的總面積達到1850萬公頃,是過去10年平均水平的六倍多。該年度最致命的一場山火發生在夏威夷的毛伊島,造成至少99人死亡 — 是美國一個世紀以來最致命的山火。
來自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巴西亞馬遜州特費市Solimoes River出口處受高溫和干旱影響的特費湖的一只死亡海豚(2023年10月1日,來源:亞馬遜河河豚死亡的干旱,The NRI Nation)
海洋
海洋已經成為極端溫度的戰場,日復一日地打破記錄。特別是7月、8月和9月,溫度創下了顯著的記錄,范圍從0.21到0.27°C不等。氣候變化導致它們同時變暖、酸化和失去氧氣。
→ 海洋熱浪
僅在今年,佛羅里達州的海洋溫度就超過了100°F。熱浪始于風和海流的變化。風力減弱導致溫暖的表層水停滯不前,而較冷的水則無法從更深的層次上升。
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等復雜物種對溫度有一個適宜的范圍。變暖使它們失去平衡,導致它們居住的地方發生變化,甚至因為無法適應極端而導致大規模死亡。
而溫暖的水域為颶風的迅速形成和加劇創造了有利條件。海洋溫度每升高1°C,颶風的“破壞潛力”就增加50%。颶風奧提斯最初被預測為熱帶風暴,卻成為襲擊墨西哥最強烈的颶風。
→ 海洋酸化
海洋吸收大約20-30%的CO?排放。但隨著大氣中CO?的增加,海洋吸收的能力減弱。這些CO?不僅停留在那里;酸度上升了約30%。
→ 海洋缺氧
全球海洋氧氣網絡報告稱,自1960年代以來,公海低氧水域的面積已增加了440萬平方公里。這幾乎是我的祖國阿根廷的兩倍,是世界第八大國。這意味著魚類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生存。
→ 海平面上升
從2013年到2022年觀測到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是1993年到2002年記錄速度的兩倍以上,并在今年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這種加速上升歸因于持續的海洋變暖、冰川融化和冰蓋,加劇了引起大規模洪水和更強颶風的環境因素。
→ 極端降雨
9月份,地中海丹尼爾氣旋在利比亞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部分原因是海洋變暖加上蒸發增加。大角區連續五個季度的干旱還降低了非洲大角地區土壤吸水能力,并引發了洪水,進而引發更多的人口遷徙。
來源:WMO
→ 冰凍圈
今年,地球的冰凍圈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在南極,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片白色大陸的變暖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超過了IPCC的估計。二月份,南極海冰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打破了前一年的記錄。九月份的海冰最大值首次未能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大約低于1991-2020年平均水平150萬平方公里,低于1986年的先前最低最大值100萬平方公里。這影響了冰雪反照率反饋的微妙平衡,阻礙了冰雪的再生長。就這樣,南極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貢獻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三倍,對沿海社區和低洼島嶼構成了嚴重威脅。深層南極洋流由于融水減緩,未來幾十年可能加速。
在北極地區,海冰創下了第五和第六低年度最大和最小范圍。8月20日,北極的溫度在零度以上保持了一天以上,表明海冰不能再吸收額外的熱量。
北美、喜馬拉雅、歐洲和巴塔哥尼亞的冰川再次經歷了極端的融化季節,瑞士的冰川在過去兩年中失去了大約10%的剩余體積。
1.5 °C危機的唯一原因
“溫室氣體水平創下歷史新高。全球溫度創下歷史新高。海平面上升創下歷史新高。南極海冰創下歷史新低。這是一個震耳欲聾的破紀錄的喧鬧。” WMO秘書長Petteri Taalas教授,2023年11月。
溫室氣體
三種主要溫室氣體 — 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 — 從2021年到2022年增加了1.2%,創下了57.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CO?e)的新紀錄。這標志著從COVID-19大流行期間看到的下降的完全反彈(除了交通部門 — 感謝,杰夫)。
甲烷、一氧化二氮、氟化氣體和土地利用變化(森林砍伐)的排放占當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三分之一。來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是增加的主要推動因素,占當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約三分之二。由于化石燃料的生產和環境成本遠遠低于其實際成本,全球在2020年向其提供了5.9萬億美元的補貼,占全球生產總值的6.8% —— 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到7.4%。盡管聯合國秘書長在COP27中表示“這要么是氣候團結公約,要么是集體自殺契約”,但現在似乎我們人類已經選擇了集體自殺契約。
一份聯合國報告顯示,主要化石燃料生產國正在擴張,這將使地球碳預算超支兩倍以上。報告警告2030年煤炭產量將增加460%(!),天然氣增加83%,石油增加29% —— 這些數字違反了1.5°C的閾值。2023年至2050年間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中即將發生的碳災難約90%可以追溯到20個國家。在這場碳排放災難中,印度(煤炭)、沙特阿拉伯(石油)和俄羅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處于領先地位。
挖掘“星球毀滅者”(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和英國)的虛偽和魯莽行為,這些國家對當前地球狀態和迫在眉睫的氣候混亂負有最大責任。碳排放就像租約 —— 我們今天所經歷的變化是由歷史累積排放造成的,而不僅僅是過去幾年的排放。
盡管中國常因其高溫室氣體排放而受到指責,但迄今為止,它對我們所見到的變暖做出的貢獻比美國少(僅略高于歐盟)。這強調了高收入國家在當前全球變暖中所面臨的不成比例的負擔。盡管占全球人口的14%,但最不發達國家只對當前變暖的6%和當前溫室氣體排放的3%負責。高收入國家應對氣候危機負更大責任。然而,災難往往更多地影響最貧困或準備不足的國家,而氣候峰會主席則試圖深化他以污染燃料為主的口袋。
不資金可以挽回生命 "Sultan Al Jaber,作為來自化石能源的阿聯酋的COP28主席兼國家石油公司Adnoc首席執行官,對他的同事代表說:“我們今天創造了歷史。”
歷史?聯合國氣候峰會2023年首日達成的協議是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阿聯酋、德國、英國、日本和美國承諾向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貧困國家提供約400億美元的支持。
美國承諾提供1750萬美元。這是一個笑話嗎?
國際環境與發展國際研究所執行董事Tom Mitchell表示,迄今為止的總金額“確實非常有限”,一些最不發達國家認為美國的承諾是“對他們的一記耳光”。
Tom是個好人,他絕不會說這基本上是美國對世界其他地方說“去你的”。但事實上就是這樣。美國和其他所有毀滅者國家知道,他們的排放將首先影響到貧窮和脆弱的國家,而不是他們自己。
呼吁這個基金的國家,尤其是那些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希望該基金最終能達到每年至少1000億美元。我們現在只差99.6億美元。然后,我們還需要真正將資金送到氣候影響的最前線。
COP主席本人是如何宣布阿聯酋將投資3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工具Alterra的?這個“與眾不同的工具”,然而只有50億美元將被用于全球南方的風險緩解資金?
這只是高調、不可靠的、氣候工作的又一層,因為泄露的文件顯示,Al Jaber秘密利用氣候峰會角色與外國政府官員推動石油貿易。
而且我們仍然不知道我們是否超過了工業化前溫度的1.2度、1.41度還是1.490532度,因為我們無法就相關數據和指標達成一致?
氣候影響,曾經預計到2050年,現在已經降臨。這些跡象表明預測的大規模影響比預期的要早得多。城鎮被夷為平地,農作物失敗,水源受到威脅,突如其來的地方空氣變得難以呼吸。
如果這只是低于1.5度,那么想象一下3度將會帶來什么 —— 整個地區將變得無法居住,基本系統將崩潰,社會結構將分崩離析。由保守、風險評估的英國精算師學會最近進行的開創性研究得出了一個嚴酷的結論:到2070年,我們經濟的一半可能會被摧毀,占GDP的50%。考慮一下歐洲的熱浪造成的6萬多人死亡,然后想象一下當類似的熱度在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或東南亞被突破時會發生什么。另一項研究將每年有500萬人的死亡與異常高溫聯系起來,隨著氣候影響加劇,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這里的重點不是說服您接受某個具體數字,而是強調挑戰的規模。
氣候變化的無數、無可辯駁的研究應該促使世界領導人立即采取行動,防止我們輕率地陷入自己創造的末日。這必須從為1.5度閾值制定正式的、共識的度量標準開始。然后,在每一個機會都向全世界傳達這一信息。我們都有權知道風險,并迫切需要采取行動。
因為現在,感覺我們正在被當作傻瓜對待。
導讀“我們需要展示國際社會能夠傳遞并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保持1.5°C在可觸及的范圍內。”COP28主席蘇丹·阿爾·賈比爾,2023年10月30日。在1.5°C之前,曾有2°C。1995年,政府間氣候......
導讀“我們需要展示國際社會能夠傳遞并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保持1.5°C在可觸及的范圍內。”COP28主席蘇丹·阿爾·賈比爾,2023年10月30日。在1.5°C之前,曾有2°C。1995年,政府間氣候......
導讀“我們需要展示國際社會能夠傳遞并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保持1.5°C在可觸及的范圍內。”COP28主席蘇丹·阿爾·賈比爾,2023年10月30日。在1.5°C之前,曾有2°C。1995年,政府間氣候......
氣候的臨界點比你想象的更近。我們的新報告警告存在災難性風險作者:詹姆斯·戴克(JamesDyke)和大衛·阿姆斯特朗·麥凱(DavidArmstrongMcKay)地球系統的一些部分被確定為具有臨界點......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個不同地點的相機陷阱的數據分析顯示,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該論......
7月27日,世界氣象組織和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發布官方數據,7月的前3周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3周,盡管7月還未結束,但幾乎可以肯定今年7月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全球變暖時代結束,全球沸騰時代來......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帶領的衛星導航與遙感研究團隊,開展了地表負荷季節性信號的空間大地測量研究,綜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
盡管過去30年間取得了重大進展,外科研究仍局限于比較一種技術與另一種技術益處上。近日,英國國家健康與保健研究所的專家在《柳葉刀》上發表評論,提出了3個外科領域需優先關注的挑戰。第一,必須將醫療可及性、......
由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6月7日出版的《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刊發論文稱,泄漏的氫氣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幾乎是二氧化碳(CO2)的12倍。這是迄今對......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987年簽署的以保護臭氧層為主旨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第一個無冰北極夏季的出現推遲了15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第一個由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