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2-26 11:42 原文鏈接: 水資源稅改革,激發再生水、漏損控制等市場加速釋放

      導讀:從“費”到“稅”,一字之差,不僅征收部門從水利部門改為稅務部門,更體現出“強制性”。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采取差別征稅政策,既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又不影響社會基本用水需要。

      2017年12月1日起,根據《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7〕80號),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新增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寧夏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加上去年已實施水資源稅改革的河北省,試點地區現已達到10個。據E20研究院觀點,水資源稅的改革,將強力釋放再生水、海水淡化、供水漏損控制等市場。

      從宏觀政策動向來看,在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大方向的指引下,國家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水資源而言,“水已經成為了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全過程節約管理”、“循環經濟”、“節水優先”等精神貫穿于習總書記的發言中。

      倒逼節水,再生水循環利用

      1. 水資源稅費的改革進程

      我國的資源稅征收最早是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征收,經歷了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開征階段;重視資源價值--改革擴圍階段、有償使用資源--水資源稅試點推進階段,詳見圖1。

      對于水資源而言,由于水資源在我國嚴重短缺、而且存在浪費嚴重的現象,起初被納入擴大的資源稅稅目,隨著改革的推進,在河北試點推開。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7年11月24日,《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7〕80號)發布,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擴大至10個省份(2017年1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寧夏等9個省、市、區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這是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的又一重要進程,跟環保稅類似,也是一個綠色化的稅種,水資源稅也是“綠色稅制”的重要一步。

      上述可見,國家宏觀層面高度重視,水資源費改稅的方式可以倒逼企業節水,控制不合理用水行為,節約農業灌溉用水,促進再生水循環利用。

    圖1 資源稅費改革進程

      2. 試點地區人均水資源量不一

      據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2015年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039.2立方米/人。圖2呈現了十個試點省份的人均水資源量,除內蒙古、四川外,其余地區人均水資源量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不少地區水資源開發過度,已逼近甚至超過當地的承載能力,引起一系列生態問題。除資源性缺水和結構性缺水外,污染性缺水也十分突出。由此可見,水資源稅的推行與可利用水資源的嚴重緊缺性密不可分。

    圖2 試點省份2015年人均水資源量(來源: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

      無論是水資源費還是水資源稅,其征收標準是由各地水資源狀況、現行征收標準、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以及是否為南水北調受水區等因素綜合決定的。本次新增的9個試點省份也各具代表性,它們分布在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地區,水資源豐枯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基本能夠代表全國不同類型的情況,為下一步推廣積累經驗。例如北京、天津經濟發達且嚴重缺水,現行水資源費征收標準高;山東、河南屬于南水北調受水區,因籌集南水北調工程基金需要,現行水資源費征收標準也較高;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是礦業大省,對采礦用水征收的水資源費金額大;四川水資源豐沛,水力發電項目多,對水力發電取用水征收的水資源費金額大。

      3. 水資源稅政策基本情況一覽

    圖3 水資源稅政策基本情況

      政策理論層面的“稅費平移”

      究竟什么是稅費平移?圖4是“十二五”末各地區水資源費最低平均征收標準,來源于2013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聯合發布的《關于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29號)。圖5是此次改革的試點省份水資源稅最低平均稅額。對比兩張圖不難發現,改革前后的水資源費和水資源稅征收標準幾乎完全一樣,只有天津市的地表水征收標準發生了變化,故稱之“稅費平移”。

    圖4 “十二五”末各地區水資源費最低平均征收標準

    圖5 試點省份水資源稅最低平均稅額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只規定了最低平均稅額,各試點省份省級人民政府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分類確定具體適用稅額,如《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

      政策將激發再生水、海淡、漏損控制等市場的釋放

      從“費”到“稅”,一字之差,不僅征收部門從水利部門改為稅務部門,更體現出“強制性”。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采取差別征稅政策,既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又不影響社會基本用水需要。

      從政策釋放的信號可以看出,水資源稅的征收利好再生水行業,如取用污水處理再生水、雨水、地下咸水、微咸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的單位,這種情形可以免征或者減征水資源稅,需要實施細則出臺進一步細化。從節水角度,同樣也利好漏損控制市場。

      1. 再生水市場將進一步有效釋放

      (1)從政策來看,再生水市場有待進一步有效釋放

      從國家的政策來看,多個政策中要求了再生水的利用率,但從“十二五”的完成情況來看,再生水市場有待進一步突破制約因素,隨著水資源稅的優惠、價格等的落實,期待有效打通后端產業鏈,具體政策如圖所示。

    圖6 “十二五”、“十三五”再生水市場的主要政策

      (2)到“十三五”末期,再生水市場規模將超300億元

      據E20研究院《水業年度報告(2016版)》的預測,截至2020年,我國城鎮(包括設市城市、縣城,不包含建制鎮)再生水生產能力將達4863萬立方米/日,其中城市再生水生產能力4569萬立方米/日,縣城再生水生產能力293萬立方米/日。

      到“十三五”末,城鎮再生水設施建設整體投資將超過250億元,再生水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80億元左右,其中城市74億元,縣城6億元左右。

      (3)產業主體專業運營服務商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以E20圈層會員企業為代表的專業運營服務商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會員中涉及再生水細分領域的有中電加美、立昇公司、碧水源、金科水務、瑞恒茂、裕隆環保、光大環保等。再生水細分領域將進一步突破價格的限制,在資源稅等政策的驅動下市場進一步釋放。

      2. 海水淡化迎來高速發展期

      我國沿海地區大多淡水資源不足,一些海島淡水資源更加緊缺,只能采取收集雨水和從陸地運水來解決飲用水問題。我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沿海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工業和居民生活用水量都比較大,且有人居住的海島為450個,進行海水淡化對水資源匱乏的沿海地區和海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海水淡化明朗化,突破瓶頸快速發展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國辦發〔2012〕13號),目標是建立較為完善的海水淡化產業鏈,關鍵技術、裝備、材料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工作包含加強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提高工程技術水平,培育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實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設海水淡化示范城市等。

      2016年底,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編制了《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海水利用實現規模化應用,自主海水利用核心技術、材料和關鍵裝備實現產品系列化,產業鏈條日趨完備,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政策與機制更加完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有效緩解海島居民用水問題,改善人居環境;海水淡化成為嚴重缺水海島地區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島水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

      隨著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動,海水淡化技術裝置將不斷升級改造,配套工程建設有序推進,運營監測監管日趨完善。海水淡化將突破當前規模偏小,利用量較少,分散供水居多,核心技術缺乏的瓶頸,迎來高速發展的時期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2)海水淡化市場爆發在即

      統計表明,全球海水淡化年增長率達到8%,淡化工程規模已達8655萬噸/日,60%用于市政用水,可以解決2億多人的用水問題。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分析,目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水成本集中在5-8元/噸,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個,千噸以下的工程較多,海水淡化產能為100.88萬噸/日,過去4年的復合增長率為9.21%。我國北方以大規模的工業海水淡化工程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東等地的電力、鋼鐵等高耗水行業。這也正是此次水資源稅改革的試點地區。由于海水淡化可減征或免征水資源稅,將引爆這些地區的海水淡化市場。

      《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末,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沿海城市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05萬噸/日以上,海島地區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4萬噸/日以上。新增苦咸水淡化規模達到100萬噸/日以上。海水淡化裝備自主創新率達到80%及以上,自主技術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國際市場占有率提升10%。

      根據E20研究院測算,到2020年底,若海水淡化市場規模達到220-300萬噸/日,則相應的工程市場空間約為180-250億左右,值得行業內技術領先、專注于該細分領域的企業深耕。

      (3)產業主體

      E20圈層會員中,涉及海水淡化細分領域的有碧水源、中電加美、北控水務、九章環境、裕隆環保、中材科技、中鐵四局三公司等。海水淡化將朝著低成本、低能耗、工程大型化、技術創新化的方向發展。

      3. 供水漏損控制市場被進一步激活

      (1)供水管網漏損政策分析

      水資源稅改革以節約水資源為核心出發點,對供水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進一步激活與之直接相關的供水智能檢測和漏損控制市場。2015年發布的《水十條》中提出,“對使用超過50年和材質落后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內。”面臨巨大的考核壓力下,企業不得不采取多重措施,控制漏損率,以提升供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住建部和發改委在今年5月聯合發布的《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中表明,“十三五期間將新建供水管網長度共計9.30萬公里;對受損失修、落后管材和瓶頸管段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共計8.08萬公里;在100個城市開展分區計量、漏損節水改造。“一系列政策都強力釋放了供水設施新建改造、水表精確計量、智能檢測、漏損控制的市場空間。

      (2)漏損率仍然不容樂觀

      據E20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公共供水漏損率仍然維持在15%左右,距當前的考核目標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并且,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管網漏損情況存在較大的差別,一般來說,新發展起來的城市和區域漏損率較低,例如深圳;而一些老城區,由于管網老舊且改造速度跟不上,漏損率較高。下圖分別展示了亞洲、歐洲、美洲等國家主要城市的漏損率。(圖片來源:《凈水技術》2017——《全球主要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調研結果匯編》)。圖中虛線為一個假想的漏損率為20%的國內大城市A,以便與其他國外城市進行比較。不難發現,發達地區如東京、首爾、新加坡、阿姆斯特丹、柏林、漢堡、洛杉磯、芝加哥、舊金山等漏損率均控制在5%左右。A與這些規模類似的城市相比,在漏損率控制上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圖7 全球主要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 (來源:《凈水技術》2017)

      (3)產業主體蓬勃發展

      與漏損控制密切相關的是智能水表、分區計量、漏損監測預警等細分領域,正在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熟。在智能水表領域,寧波水表、三川智慧、新天科技等在行業中占據主要地位。在漏損管理領域,E20圈層會員中如水聯網、賽萊默、施耐德、拓安信、武漢華信等都擁有先進的管網漏損監測控制系統。智能計量設備、監測檢測設備和系統的高速發展,將推動水務行業全面升級,有利于實現水量預測、水資源節約和科學利用的長遠目標。

    相關文章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機構及相關直屬單位: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是加強取用水監管、規范取用水......

    中國工程院“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2024年5月11日,由康紹忠院士主持的“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驗收會在新疆阿拉爾市召開。驗收組由陳學庚、尹飛虎、鄧銘江院士及相關業務和財務專家共10人組成。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共計30余人......

    水利領域院士專家齊聚武漢,共謀全國重點實驗室未來發展

    近日,水資源工程與調度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20年暨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回顧實驗室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總結成果,展望未來,推動實驗室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水......

    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表《2022年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這份對全球水資源進行廣泛評估的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水文循環正在失去平衡。報告指出,2022年期間,全球......

    兩部門:加大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力度

    中新經緯7月1日電據“中國水利”微信號1日消息,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進一步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近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寧夏:科技賦能,“治水”變“智水”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均水資源量是我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做好水治理文章是永恒主題。然而,從“治水”到“智水”的進程中,諸多技術瓶頸令人棘手。何以破題?唯有科技。錨定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聯合國水事會議開幕古特雷斯:水資源正處于重重問題

    當地時間3月22日,聯合國水事會議開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辭中表示,“水資源正處于重重問題中”。古特雷斯表示,人類正在通過過度消費、不可持續利用及全球變暖,加速消耗水資源這一“人類命脈”。古特......

    陳亞寧: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何出現眾多“湖泊”

    不久前,“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眾多湖泊”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輿論熱議。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帶給人們哪些思考?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陳亞寧介紹,......

    管好水資源,仍需加大科學研究

    近日,水利部制定發布《2022年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加快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推動以可用水量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與地下水超采治理,提高水資......

    白洋淀的“華北之腎”功能正在恢復

    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濕地生態修復現場受訪者供圖7.4米據統計,2018年以來,河北省累計為白洋淀補水13.04億立方米,年均入淀水量4.3億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穩定保持在6.5米以上。近兩年,白洋淀的最高......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