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國際高水平期刊《Nature Water》刊發了北京工業大學彭永臻院士團隊最新研究成果《Elemental sulfur-siderite composite filler empowers sustainable tertiary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even facing ultra-low temperature of 7.3°C》。這是北京工業大學在《Nature Water》上發表的首篇論文,標志著北京工業大學-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城市污水低碳處理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北京工業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2022級博士生趙琪為唯一第一作者,彭永臻院士為唯一通訊作者。
《Nature Water》是Nature系列期刊中專注于水科學的國際高水平期刊,側重于發表高水平的基礎研究論文,研究型論文年發文量在100篇以下,全面涵蓋了水質、水處理技術、水文學和水資源管理學等,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具有極高的影響力。
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水-能源-衛生”體系的關鍵節點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關鍵環節。三級處理是城市污水處理廠攔截污染物進入自然水體的最后一道屏障。截至目前,我國城市污水三級處理每日消耗的化學藥劑已達萬噸級,城市污水三級處理以犧牲可持續性為代價換取清潔出水的技術路線難以滿足低碳發展的目標。圍繞上述重大技術需求,該文提出了基于造粒技術的單質硫-菱鐵礦復合填料,并在冬季低溫(7.3±0.3°C)等嚴苛的運行條件下進行了全面的長期研究與評估,旨在以其取代傳統的碳源-絮凝劑依賴型的三級處理工藝實現“低碳-低成本”和“高效-高可持續性”的城市污水三級處理。該項研究成果為推動綠色低碳污水處理技術發展、健全水環境治理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應用基礎與關鍵技術支撐。
基于液下造粒技術的S0SCF制備技術路線
彭永臻院士團隊的前沿技術近年來在國內20余座污水處理廠中完成工程應用。持續的關鍵技術研究目前正在北京、廣東、海南以及貴州等地的9座中型試驗(50-100m3/d)中進行。新技術“城市污水厭氧氨氧化低碳脫氮關鍵技術與過程控制”獲評中國科協2022年度“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綠色低碳領域榜單,成為該年度該領域25個上榜項目之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城市污水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厭氧氨氧化深度脫氮技術”入選2023年度科技部“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水污染控制領域共18項。2023年度,彭永臻院士團隊在SCI期刊上發表了20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彭永臻院士作為獨立通訊作者發表了46篇學術論文,均為中科院一區SCI期刊。
該項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和北京市教委資助項目的支持和資助。
論文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1-024-00285-8?utm_source=xmol&utm_medium=affiliate&utm_content=meta&utm_campaign=DDCN_1_GL01_metadata
2025年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劉超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孫偉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
據新華社深圳2月18日報道,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于2月1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自然》)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常......
2025年,科學領域將迎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突破與挑戰,從新一代抗肥胖藥物的問世,到改變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再到關乎全球氣候政策的關鍵會議,這些發展不僅影響著科學研究的前沿,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
近日,國際頂級科學雜志《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家領銜發起、十八位兩院院士和十八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署名的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工程建設強制性國家規范《鋼鐵企業污水處理通用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21年工程建設規范標準編制及相關工作計劃的通知》(建標函〔20......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住建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遴選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4〕531號)要求,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申報和審......
冠狀病毒已經在本世紀引發了三次重大疾病爆發,包括COVID-19大流行,科學家們懷疑潛伏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家族成員威脅著人類。但是,這些病原體中的許多都很難在實驗室中生長,這使得在它們襲擊之前研究它們并......
能夠在CNS(Cell、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對于科研人員可以說是夢寐以求的,其實,早在140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考證律......
中國學者關于CAR-T細胞療法的研究登上Nature(自然)官網頭條。10月5日Nature官網首頁,頭條文章關注中國學者發表的國際首個通用CAR-T治療自身免疫病成果。網站截圖10月5日,澎湃新聞記......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一月內在《NatureCommunications》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呂昭平教授團隊研究成果介紹01高熵非晶合金中的連續多形性轉變非晶態多形性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