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3-20 08:29 原文鏈接: 沈銘賢:轉化醫學需要“倫理平臺”


    倫理要保護科學,使它在正確的道路和航線上前行。

      轉化醫學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新概念,現已得到國際醫學界的普遍認同和重視,成為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早在1992年,美國著名的《科學》雜志就出現“bench to bedside”(B-to-B),即從實驗室到病床的說法,NIH正式提出“Transla tional Research”轉化研究,國內習慣稱為轉化醫學,其核心理念也是加強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之間的聯系,促進研究成果盡快向臨床或公共衛生轉化;同時,臨床實踐中的一些新問題、新經驗也要加速開展科學研究。如陳竺院士所說,這是一個“連續、雙向、開放的研究過程”。

    從研究到臨床的橋

      NIH之所以倡導轉化醫學,顯然是鑒于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之間的嚴重脫節,阻滯了醫學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并增加了醫學成本。 以研制新藥為例,通常一個新藥要10年左右,甚至更長時間,10億美元甚至更高成本。從Ⅰ期到Ⅲ期臨床試驗,在美國約需要7年。不過,真要改變這種狀況談何容易,需要多方面條件的有機配合,包括理念的變革和體制機制的改革。其中有一個往往被忽視的條件,便是倫理。

      無論是從研究到臨床,還是從臨床到研究,都離不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主要是臨床試驗。臨床試驗當然直接關乎倫理,必須符合倫理規范。如果把倫理比作一座橋,那么從研究到臨床會順暢得多。倘若沒有這座橋,研究可能就到不了臨床,或者要走許多冤枉路,甚至走岐路。

      讓我們看看美國干細胞的試驗研究。干細胞研究和應用無疑是當今轉化醫學的重頭戲。由于倫理原因,美國許多公眾不接受胚胎干細胞(ES)研究,布什政府更明令禁止聯邦經費資助ES研究。但ES具有發育全能性的難得優勢,應用前景十分誘人。基于此,目前科學界一方面轉向成體干細胞研究,特別是研制成功類似ES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另一方面則繼續進行ES研究的爭論和探討。奧巴馬上臺后,放寬了ES研究的限制,于是,NIH抓緊制定相關規范(包括倫理規范)。

      NIH的倫理規范除禁止從人的囊胚獲取ES株,認為美國現有的ES株均為合法,可以繼續研究。2009年3月,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首例(據說也是全球第一例)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試驗,接著又陸續批準了幾例。FDA對干細胞臨床試驗采用孤寡藥物政策,開辟綠色通道。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些試驗研究是公開的,誰做、做什么、多少時間,都由權威機構FDA公布。筆者覺得,這出由NIH和FDA聯袂演出的戲,實在太高明了,不僅將有力推動ES研究向臨床轉化,而且為美國占領可能的市場布下了套。在這出戲中,倫理占了相當的份額。

      反觀我國的干細胞研究和應用,恰恰忽視了轉化醫學的關鍵環節,即臨床試驗研究,更無視必要的倫理規范。一些人打著“轉化醫學”的旗號,以“不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落后于人”為借口,根本不做任何臨床試驗,匆忙應用于臨床,并向患者收取高額費用,甚至說什么干細胞就是“干什么都行的細胞”,造成今天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干細胞行業的亂局,被國外媒體譏為“中國干細胞綜合征”。現在,衛生部已開始整頓此亂局,很有必要,但似乎晚了些。

      這樣的對比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倫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還可以看看生物樣本庫。許多科學家都談到大樣本高質量研究對于生物醫學的意義,目前我們還很少有大樣本高質量的研究。這就是為什么生物樣本庫備受重視的原因。我國人口多,病種多,建立樣本庫有先天優勢。可是,樣本庫牽涉到各參加單位之間的利益,難以協調。這也需要倫理,從采集、保存到分配使用都要遵循一定的倫理原則和規范。

    建立健全倫理委員會

      在轉化研究或轉化醫學中,倫理到底能起什么作用?筆者以為:

      第一,提供“倫理通道”。指導人體試驗研究的基本文獻《赫爾辛基宣言》(2008年版)第35條規定:“在治療病人的過程中,當不存在經過證明的干預措施或這個干預措施無效時,如果根據醫生的判斷,一項未經證明的干預措施有挽救生命、恢復健康或減輕痛苦的希望,醫生在取得專家的建議后,獲得病人或其合法授權代表的知情同意,可以使用這種未經證明的干預。可能時,應該對該項干預進行研究,旨在評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任何情況下,新的信息都應該被記錄下來,并且在適當時候使其公開可及”。顯然,可以援引這一規定為某些干細胞研究開“綠燈”。

      上海一位著名專家在治療某種白血病時,想用一種中藥,卻苦于沒有“批文”,筆者曾建議援引《赫爾辛基宣言》第35條,他很高興。這種“未經證明的干預”試驗,經過嚴格的倫理程序,已開始實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第二,搭建“倫理平臺”。上述通道畢竟太小太狹了,而且從目前來看,我們還不大可能像美國FDA那樣開辟綠色通道。那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和健全倫理委員會這個平臺。倫理委員會是適應生物醫學的發展,保護受試者的權益,并促進科學健康順利發展的體制化表現,其作用已得到公認。

      一位長期在美國FDA工作的華裔專家對筆者說,FDA對經過大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的事很少干預,媒體也不會說三道四。主管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倫理工作的一位教授也說,哈佛的倫理委員會有足夠的權威和信譽。既然轉化醫學的關鍵或核心是轉化研究,倫理委員會完全有資格從倫理的角度來把關、審查。轉化研究的特點在于選取有一些有可能應用于臨床的項目,以加快其向臨床的轉化。為此,確保其科學質量和倫理質量非常重要,倫理委員會的作用顯而易見。轉化研究真正做好了,需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介入的時候例如臨床準入、新藥批準等也好辦了。否則的話,一些有很好應用前景的轉化研究項目可能得不到支持,或者陷入“不規范,不合法”的困境。這樣的狀況,盡管我們都不想發生,但并非罕見,讓人實在心痛。

      由此可見,倫理并不是轉化研究的障礙,而是一種“保駕護航”。對保駕護航,有兩種理解。一種理解是倫理聽從科學,跟著科學亦步亦趨;另一種則是倫理要保護科學,使它在正確的道路和航線上前行。我們贊同第二種理解。當然,倫理要起這種作用,倫理委員會必須高質量,有足夠的權威和信譽。

      要清醒地看到,現在的倫理環境和倫理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的棘手的倫理問題,以致不由自主地與倫理糾結在一起,內在地需要倫理的支持。另一方面,公眾的自主意識、權利意識普遍覺醒,希望參與到科學研究和醫療實踐中,更好地保護自身的權益。這是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也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在推動轉化醫學發展的討論中,要自覺地重視倫理的參與和建設。

    相關文章

    類器官成功模擬孕晚期發育,有助解決長期以來的倫理顧慮

    包括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在內的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項干細胞研究重大突破:人類羊水樣本中收集的細胞可生成包含多種組織類型的類器官,而無需終止妊娠。這些類器官提供了了解孕晚期發育的重要手段,亦有助對先天畸形的治......

    腦機接口將為人類帶來什么

    怎樣才能突破身體的限制,用意識與萬物相連?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擁有憑借意念隔空取物的超能力。如今,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建立大腦與外部設備的直接通信,幫助人類實現從“手到擒來”到“心想物來”。近日,美國企......

    重磅!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月2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學能源等科學領域。分別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揭示人類......

    重磅!羅氏前高管加入中國企業

    昨日,諾誠健華內部發郵件,歡迎他們新的首席商務官陳少峰先生!歡迎陳少峰先生加入諾誠健華擔任首席商務官,我很高興在此向大家介紹今天加入公司的陳少峰先生。陳少峰擔任公司首席商務官,直接向我匯報。從今天開始......

    《科學》發布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涉及醫學、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學》(Science)雜志在其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地球科學、能源、宇宙領域,并涉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政治與經濟、能源、環境和人口等領域,......

    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確定了2024年的13種備受關注藥物,開坦尼領銜中國市場

    ——科睿唯安2024年《備受關注的藥物》報告于1月8日正式發布2024年的Clarivate?《備受關注的藥物》報告將聚焦于13種預計在2024年嶄露頭角的藥物,包括那些有望成為暢銷藥物的以及有潛力改......

    2024中國大學排名發布,醫藥類83所上榜

    2024年1月2日,2024年ABC中國大學排名正式發布,共有1209所本科院校上榜,其中醫藥類院校共有83所院校上榜。2024年1月2日,2024年ABC中國大學排名正式發布,共有1209所本科院校......

    院士心中的醫學發展——面向前沿、交叉融合

    近年來,隨著全球基礎醫學和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醫學領域原創性成果頻出。如何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如何通過機制體制改革和建設高水平支撐平臺,促進基礎研究在交叉融合中取得顛覆性進展......

    “科技+投資+產業”新模式助推醫學科學技術快速轉化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和上海市產醫融合發展意見,近日,主題為“產醫融合促進臨床藥械研發轉化,管理創新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聯合年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醫學創新(專利)轉化指數發布在會上發布。聯合會......

    AI設計高親和力和特異性蛋白質結合劑:醫學革命的嶄露頭角

    AI設計與蛋白質高親和力和特異性結合的分子2023年12月18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蛋白質設計研究所的AI設計的蛋白質。[IanHaydon/UWMedicineInstituteforProteinDe......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