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銘賢:轉化醫學需要“倫理平臺”
倫理要保護科學,使它在正確的道路和航線上前行。 轉化醫學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新概念,現已得到國際醫學界的普遍認同和重視,成為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早在1992年,美國著名的《科學》雜志就出現“bench to bedside”(B-to-B),即從實驗室到病床的說法,NIH正式提出“Transla tional Research”轉化研究,國內習慣稱為轉化醫學,其核心理念也是加強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之間的聯系,促進研究成果盡快向臨床或公共衛生轉化;同時,臨床實踐中的一些新問題、新經驗也要加速開展科學研究。如陳竺院士所說,這是一個“連續、雙向、開放的研究過程”。從研究到臨床的橋 NIH之所以倡導轉化醫學,顯然是鑒于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之間的嚴重脫節,阻滯了醫學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并增加了醫學成本。 以研制新藥為例,通常一個新藥要10年左右,甚至更長時間,10億美元甚至更高成......閱讀全文
沈銘賢:轉化醫學需要“倫理平臺”
倫理要保護科學,使它在正確的道路和航線上前行。 轉化醫學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新概念,現已得到國際醫學界的普遍認同和重視,成為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早在1992年,美國著名的《科學》雜志就出現“bench to bedside”(B-to-B)
沈銘賢:協作研究何其難
最近,上海《文匯報》及時詳盡地報道了美國醫學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發現16號染色體的短臂11區2帶微小異常(缺失或重復)與自閉癥密切相關。這一成果在國際權威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后,引起廣泛關注,得到科學界的高度評價。這是因為,自閉癥或孤獨癥是嬰幼兒較常見且發病率上升的疾病。這種病病因不清,無明
沈銘賢:基因興奮劑能否得到辯護
奧運會似乎總難以擺脫興奮劑的“糾纏”。這一次,又加上了一個新式武器:基因興奮劑。7月下旬,有國外媒體稱,一名醫生向記者推薦費用高達2.4萬美元的干細胞療法。接著,又傳出有運動員因使用“與基因相關的技術”而被國際奧委會禁止參賽的消息。?說起基因興奮劑,自然會聯想到基因治療。所謂基因治療,簡單地說就是把
沈銘賢:科學家要學會與公眾溝通
自從農業部為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頒發安全證書的消息披露以來,有關轉基因到底安全不安全的爭論一直未曾稍停。在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上,轉基因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實乃罕見。 轉基因的安全問題,主要指環境安全和人體安全。農作物轉入了抗蟲抗雜草之類的基因,一旦這些基因“逃逸”
沈銘賢:醫療新技術 臨床要嚴 研究尚寬
最新一期(2007年第38期)《新民周刊》的主打文章是《干細胞真相調查》,說的是現在一些地方盛行“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用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神經干細胞”,注入患者的腰椎,據說療效高達90%,還吸引了不少國外患者。美國《商業周刊》甚至這樣寫道:“想知道干細胞科學的前沿去哪里嗎?別再考慮斯
沈銘賢:用實驗說話是科學公認的一個重要特征
最近,國際上不斷有干細胞應用研究的進展傳來,例如,用干細胞治療心臟病、腦部疾病等。其中,對我觸動最大的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據報道,該校醫學研究中心科學家利用實驗鼠胚胎干細胞取代受損視網膜細胞,成功地幫助患色素性視網膜炎的實驗鼠恢復了視力,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色素性視網膜炎的新
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龍關注醫學研究倫理規范化建設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龍上,與會院士專家認為“醫學研究倫理學是科學與倫理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重要領域”,他們呼吁要加強醫學研究倫理學的規范化建設,“既要維護科學的利益,保護和促進科學的健康發展,又要維護人的權利和尊嚴,使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隨著生命醫學研究步伐的日益加快,醫學研究
中國最早人獸胚胎研究緣何被中斷
首個正式發表論文的帶頭人盛慧珍因多種原因離開團隊 ?最近英國原則上批準了一類人獸混合胚胎實驗。其實類似的研究在中國早已進行,并發表了論文。但由著名科學家盛慧珍領導的這一工作目前已基本中斷,整座大樓顯得空空蕩蕩。 9月5日,英國“人工受精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原則上批準了一類人獸混合胚胎的實
揭開基因檢測的面紗:預測疾病 倫理困境
5月31日,北京亦莊諾賽基因公司實驗室。 自從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預防乳癌,基因檢測瞬間火起來了。從2007年以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科研機構到商業公司,市場和對人體探秘的需求都推動基因檢測技術突飛猛進。這項前沿技術到底靠譜嗎?從基因可以預見未來的健康情
用瘧原蟲治癌 做了多少醫學倫理考量
號稱能治愈癌癥的方法并不少見,比如近日刷屏的瘧原蟲治癌法。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教授陳小平在一次演講中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瘧原蟲可成為抗癌生力軍,通過讓人感染瘧原蟲來治愈晚期癌癥。然而這卻被業內專家提出其結果是不可輕信的。 但是仍然有很多癌癥患者及其親屬相信陳小平。但如果治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