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CO)是大氣的組成成分之一。原始大氣中高濃度的CO作為早期生命活動的重要電子供體之一,促進了生命的演化。此前的研究發現,CO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宏基因組學分析及熱力學模型分析發現,土壤中56%的微生物具有CO的代謝能力,且微生物對“痕量有毒”氣體CO的利用較為普遍。
氯代有機物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使用與不當排放,污染了地下環境,并對地下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構成了威脅。其中,氯代乙烯類污染物較為普遍。脫鹵擬球菌是一種只能利用氫氣作為電子供體的專性有機鹵呼吸細菌,在氯乙烯類污染物的徹底無毒化中起到關鍵作用。然而,目前利用其他電子供體進行還原脫氯的研究較少。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污染環境微生物生態組在研究CO和三氯乙烯為底物的富集培養體系時發現,基于河流底泥的富集培養物以CO為唯一的碳源與電子供體可將三氯乙烯還原為乙烯。該富集培養物微生物種群中的有機鹵呼吸細菌——脫鹵擬球菌的相對豐度最高可達39.3%,是驅動三氯乙烯還原脫氯的主要菌株,被命名為脫鹵擬球菌CO菌株。qPCR分析顯示,脫鹵擬球菌能夠通過還原脫氯三氯乙烯獲得能量進行生長,同時,CO氧化過程中伴隨著氫氣的生成,其氧化終產物為乙酸,而乙酸和氫氣支持了脫鹵擬球菌對三氯乙烯的還原脫氯。宏基因組學分析表明,脫鹵擬球菌的還原脫鹵酶VcrA和TceA可能驅動了三氯乙烯的還原脫氯,具有CO脫氫酶的多種微生物可能參與了CO的氧化產氫,具有完整厭氧乙酰輔酶A途徑的醋酸桿菌驅動了系統的產乙酸,氫氣和乙酸通過種間傳遞支持了脫鹵擬球菌的生長。
這一成果拓展了脫鹵擬球菌生長條件的多樣性,并為探討微生物種間互作提供了新的認知。
相關研究成果以CO?driven electron and carbon flux fuels synergistic microbial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為題,發表在Microbiome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支持。
一氧化碳(CO)是大氣的組成成分之一。原始大氣中高濃度的CO作為早期生命活動的重要電子供體之一,促進了生命的演化。此前的研究發現,CO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宏基因組學分析及熱力學模型分析......
一氧化碳(CO)是大氣的組成成分之一。原始大氣中高濃度的CO作為早期生命活動的重要電子供體之一,促進了生命的演化。此前的研究發現,CO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宏基因組學分析及熱力學模型分析......
一氧化碳(CO)是大氣的組成成分之一。原始大氣中高濃度的CO作為早期生命活動的重要電子供體之一,促進了生命的演化。此前的研究發現,CO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宏基因組學分析及熱力學模型分析......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8月15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馮曉娟、特別研究助理趙云鵬等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胞外酶活性對濕地排水的差異化響應規律和調控機制。濕地儲存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土壤碳,淹水厭......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區域發展與循環農業團隊在土壤碳循環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大尺度上證明土壤微生物CUE(碳利用效率)對溫度變化的線性響應,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上。CUE是土壤微生物......
當微生物遇上石刻文物會如何?自然環境中,細菌、真菌、藻類及地衣等微生物會對石刻文物造成腐蝕和侵害;在科研人員的手中,微生物卻成為修復石刻文物的“小能手”。近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
近日,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改擴建項目-微生物種質資源庫擴容、基因編輯及理化性質測定儀器設備采購結果公告發布,大連中匯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和北京興百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家公司......
近日,荷蘭瓦赫寧根大學ThiPhuongNamBui團隊在國際期刊《NatureMicrobiology》在線發表題為“Phytatemetabolismismediatedbymicrobial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