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智能導鉆系統成功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TP259-2H生產井實鉆應用。該系統能夠精準刻畫地下油氣層結構,為鉆頭提供智能導航服務,引導鉆頭準確打入最佳開采點位,有效提高油氣資源單井產量和開采效率。
8月上旬的生產數據顯示,TP259-2H生產井應用智能導鉆系統后,日產石油13.5噸、天然氣4.2萬方,油氣產量是鄰井的約5倍。更重要的是,智能導鉆系統通過該生產井新發現地質儲量天然氣5.1億方、凝析油16萬噸,并實現白堊系舒善河組下2段儲層的首次油氣突破,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提供了新陣地。
塔里木盆地白堊系油氣藏埋深于4000米以深的地層中,結構為千層餅狀,具有非均質性強、儲層薄和構造起伏大等特點。“這就導致準確定位油氣儲層空間發育位置難度大,常規的定向鉆井技術難以高效采出該類復雜儲層賦存的油氣資源。”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所高級工程師田飛說。
在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所朱日祥院士和底青云院士帶領下,研究團隊同西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工程技術管理部和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相關團隊聯合進行了智能導鉆系統實鉆應用技術攻關。
2023年7月,研究人員利用自主研發的智能導鉆系統成功開展了生產井的實鉆應用。其中,隨鉆方位電磁波電阻率成像測井儀在TP259-2H生產井開展了地質工程一體化作業,入井深度4260米,完鉆深度4538米,為油田現場鉆井軌跡控制與精準鉆遇優質砂體提供了實時參數;三維靶點精準導航技術構建的鉆前地震地質模型精度優于5米、靶點預測精度優于1米,隨鉆三維模型實時更新速度小于0.5小時,為水平井著陸和準確中靶提供了決策依據。
“西北油田生產井實鉆應用的成功,驗證了‘智能導鉆’理論技術體系的可靠性,顯示了其對我國深層油氣高效低成本鉆探的重要作用,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田飛說。
8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智能導鉆系統成功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TP259-2H生產井實鉆應用。該系統能夠精準刻畫地下油氣層結構,為鉆頭提供智能導航服務,引導......
8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智能導鉆系統成功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TP259-2H生產井實鉆應用。該系統能夠精準刻畫地下油氣層結構,為鉆頭提供智能導航服務,引導......
2019年5月9日,第十屆亞非石油地球化學與勘探國際會議(AAAPG2019)在廣州召開。本屆會議的主題是“‘一帶一路’與亞非油氣資源”,覆蓋亞非地區油氣資源與勘探戰略、深層油氣資源與地球化學示蹤、烴......
一個14人小組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前往南極洲東部冰蓋,開始鉆探幾公里深的冰芯。這些研究人員來自一個耗資1300萬歐元的歐洲項目,將利用冰芯內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氣泡,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在日前于奧地利維也......
一幅航拍照片顯示了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里通往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一條筆直的古道。圖片來源:ADRIELHEISEY約1000年前,北美洲原住民以查科峽谷為中心——即今天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盆地的中央,修建......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在京舉行《全球油氣勘探形勢及油公司動態(2017年)》發布會。這是中國油公司首次向全球發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油氣資源數據、勘探趨勢與油公司動態的科學研判。......
在零下25℃冰池,龐大的冰架熱水鉆機系統鉆頭垂直地自上而下鉆透9米人工冰。4月5日,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冰架熱水鉆關鍵技術與系統開發”項目團隊在吉林大學對熱水鉆機聯調聯試。項目負責人、中國極地......
一望無際的美麗南海再次迎來了藍色的“決心”號,中外科學家在這里開展第三次大洋鉆探。近半個世紀以來,利用大洋鉆探的先進技術,科學家鉆到海底“窺探”地球,創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學一個接一個學術亮點。從夭折的“......
甘肅省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2016年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指南甘肅省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內外設立開放基金,立項資助與本實驗室研究方向相關的具有創新思想的科研課題,并提供相應的科研條件,以促進學科發......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第八屆國際天然氣水合物大會29日在北京開幕,記者從大會上獲悉,我國計劃于2015年在中國海域實施天然氣水合物的鉆探工程,將有力推動中國“可燃冰”勘探與開發的進程,引發......